美國鋁業受累全球金融危機 中國尋求突圍
2009年02月16日 8:51 544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鋁資訊
“現在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美國鋁業(Alcoa,簡稱“美鋁”)亞太兼中國區總裁陳錦亞如此表述美鋁身處的競爭環境,并試圖從中尋求美鋁中國的突圍策略。
眼下,這家全球一體化鋁業巨頭的處境,并不比必和必拓、力拓等資源巨頭更加輕松。
2009年1月,美國鋁業發布的2008年年報顯示,其全年年虧損7400萬美元,而其2007年凈利潤一度高達25.64億美元。第四季的情況尤其糟糕,由于鋁價大幅下跌和訂單銳減,其當季收入為56.88億美元,同比減少20%,并最終錄得虧損11.9億美元。
當月,美鋁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瘦身”措施。美鋁中國公關總監黃志湘透露,美鋁中國的汽車電子電氣和銅箔業務將被剝離出售,分別是美鋁上海電子電氣系統有限公司、渤海鋁業中的鋁箔部分和美鋁(上海)有限公司。
陳錦亞表示,“那些被剝離的部門經營狀況不怎么好,中國的鋁箔業務一直虧損,只有賣掉了我們才能更好的賺錢”。黃志湘進一步強調,“相關中國部門的剝離,只是配合美鋁的全球策略”。
但國內鋁業資深專家、尚輕時代金屬信息咨詢公司的董春明表示,美鋁在中國的整個經營并不理想,“主要是運營成本相對高于國內的一些好的民營鋁加工企業”,“有點水土不服”。而且記者也從美鋁證實“除了被剝離的業務,美鋁中國的其它業務也將被精簡,只是不會大塊出售”。
安泰科鋁加工資深分析師王偉東則說得更為直接,“一兩個廠不賺錢還行,這么多年了,它的幾個廠一直都賺不了錢,那肯定要調整調整了”。
中國市場門檻
黃志湘向記者表示,中國的巨大市場、低廉的成本以及高速的經濟增長是吸引美鋁三個主要因素。“放棄中國,美鋁就不再是名符其實的全球化企業。”黃志湘進一步向記者表示。
1993年美鋁正式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不過,美鋁初期的動作非常謹慎。
王偉東指出,上個世紀,美鋁在中國并沒有什么重大投資。它的第一筆大型投資是渤海鋁業,不過那只是美鋁一筆收購的副產品。2000年美鋁完成對美國雷諾茲公司的收購,后者所擁有的渤海鋁業有限公司股份被轉移到美鋁旗下。
黃志湘也坦言,1993年至2000年是美鋁在中國的探索期,主要進行市場調查和銷售。
在完成初期的探索后,中國市場所展現出來的美好前景令美鋁怦然心動。據權威統計資料,從2005年至2007年,中國原鋁消費量從占世界22%一路攀升至32%,氧化鋁也從24%到33%,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鋁制品消費國。
黃志湘稱,2001年-2006年是美鋁在中國的快速投資期。陳錦亞表示,“我們在中國必須做到最大最強最好,中國只要有機會,我們都會進入”。目前,在北京、上海、秦皇島、昆山、蘇州、廣州和香港等地,美鋁建立了辦事機構和15家生產廠,產品主要包括鋁箔、板帶、緊固件、汽車部件和建筑產品。
除了下游鋁加工,美鋁還試圖把觸角伸入上游。“前幾年,電解鋁和氧化鋁的價格先后達到歷史最高點。”衡昆說,“豐厚的利潤,使得美國鋁業有了向上游拓展的動力。”
不過,雖幾經努力,美鋁終還是沒有辦法在上游取得進展。黃志湘透露,美鋁至今都沒有在中國擁有氧化鋁和電解鋁項目。
衡昆認為,在礦山資源方面,國家的監管很嚴,美鋁要想在中國獲得礦產資源非常困難。另一方面,國家對鋁冶煉項目嚴格限制的政策門檻和不斷上漲的電價,也阻礙了美國鋁業進入鋁產業上游的進程。董春明指出,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高耗能產業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電解鋁、氧化鋁項目基本停批,想要獲批一個新的電解鋁、氧化鋁項目非常困難。
在成本上,電力和稅收對鋁企收益影響明顯。衡昆認為,美鋁在中國難以取得電價優惠和稅收優惠。電力成本占電解鋁總成本的30%以上。
在擴大直接投資受挫后,美鋁轉而尋求一些本土企業的控股權。2007年底,美鋁與山西陽泉煤業合作建鋁廠的消息傳出,2008年中,美鋁又試圖收購四川明珠鋁業。陳錦亞證實,上述項目仍在進行中。
但在衡昆看來,這很難獲得當地政府和企業的認同,而且,美鋁的出價并不高。
美鋁的全球標準,限制了其對中國的上游投資給出高價。董春明表示,他曾經去訪問過美鋁在澳大利亞的鋁土礦和氧化鋁廠,對美鋁資源性產品生產的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性印象深刻,“估計美鋁的氧化鋁每噸運營成本才100美金左右,即便在目前價格低迷的情況下仍然有得賺”。陳錦亞也向記者透露,美鋁的能源成本很低,其自身的能源業務“僅次于那些專業能源公司”。
陳錦亞進一步表示,2007之后,美鋁在中國的投資策略主要是尋求戰略合作伙伴,比如與中鋁一起投資力拓。
受累全球衰退
“全球性經濟危機,誰也逃不過,美鋁當然不會例外。”陳錦亞對本報記者表示。
2008年前,鋁價大幅增長。美國鋁業在利益驅動下不斷加大對氧化鋁和電解鋁的投入。作為世界第三大鋁生產商,美國鋁業的氧化鋁和鋁產品銷售額,從2002年的50億美元到2007年的93億美元,增幅接近一倍。
但隨著危機的深入,2008年下半年LME鋁價跌幅超過50%,鋁業利潤迅速下滑。陳錦亞向記者證實,“我們(全球的)部分電解鋁廠的生產成本,已經高于現在的鋁價”。
根源在于,危機使得鋁加工制成品的需求銳減。董春明指出,建筑業和汽車零部件消耗的鋁加工產品,超過鋁消費總額40%以上,因此,鋁行業最先感受經濟危機的風寒。
以汽車零部件業務為例,2008年12月,在美國汽車市場上,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了31%、34%和53%。董春明指出,美鋁是三者的汽車鋁材重要供應商,自然難以幸免。
在糟糕的2008年第四季度后,美鋁宣布,其電解鋁產能將縮減18%(75萬噸),而其氧化鋁產能則將縮減150萬噸。相應的,其將全球范圍裁員13%(13500人)。
多面突圍
“我們在中國的投資馬上就要超過8億美元了。”黃志湘對記者表示,“對中國的投資有利于美鋁減少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但在中國,美鋁首先必須克服自身水土不服。
雖然,從整體來看,在所有跨國鋁業公司中,美鋁目前已是在中國銷售額最大的,并且通過財務投資獲得巨額回報——在獲得中鋁股份(601600.SH)7%的股份后,2007年,美鋁通過出售套現20億美元,收益達18億美元左右,再減去美鋁在中國的累積投資8億美元左右,凈收益10億美元左右。不過,其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回報不理想,
“美鋁技術是有,但它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沒有體現它的技術優勢,成本過高,使得它缺少競爭力。”一位接近美鋁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中國,美鋁只屬于中等規模,優勢談不上。”
而且,“它的管理比較復雜,效率還不如本地的企業。那些高管大多是外國人,經常飛來飛去,渤海鋁業那些高管的費用,幾乎與下面所有員工的費用差不多。”
鑒于美鋁全球“2009年資本支出將減少到15億美元”,并且,超過一半的資金將投入巴西的鋁土礦和氧化鋁冶煉項目,黃志湘坦承,2009年,美鋁中國的首要任務將是改進現有加工產業的經營運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留現金。
黃志湘還表示,美鋁中國只有在達到較高的資金運作效率后才會考慮其它的行動,現在公司并沒有制訂具體的新投資計劃,“對中國的投資要看項目開發的情況”。
但對于美鋁目前已啟動并“具有較強技術優勢”的項目,比如渤海鋁業的印刷電路板生產線,“將不會有任何影響”,陳錦亞進一步稱,這一項目將“加速建設盡早投產”。
至于誰將接手美鋁中國決意剝離的鋁箔業務和汽車電子電氣系統,業內認為有三種可能性,一是被諾威利斯(Novelis)、阿萊利斯(AlerisInternational)等企業收購,成為它們進軍中國的捷徑,不過,資金緊張是目前國際鋁企的普遍狀況;二是,被國內企業接手,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美鋁中國有一定技術優勢,雖然運營成本較高,但成本控制恰是民營企業擅長的,不過,這需要美鋁在價格上做出讓步;三是,與全球業務一起打包出售給第三方,就像當年加鋁把諾威利斯整體出售給印度Hindalco公司。
而通過貿易形式進入中國,未來對美鋁仍至關重要。
“除了直接投資,美鋁在中國還有間接投資,那就是貿易,它的很多產品都是以國際貿易形式賣給中國的。”董春明對本報記者指出,其高端產品,比如汽車、軌道交通、航天航空鋁材等由于技術壁壘較高,利潤空間較好,加大與中國的貿易,美鋁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責任編輯:wanda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