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收儲機制納入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年02月25日 22:59 4392次瀏覽 來源: 財經網 分類: 錫 作者: 張伯玲
有色金屬收儲機制,正式被納入到產業振興規劃中。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下稱《振興規劃》)中提出,抓緊建立國家收儲機制。
“目前鋁、鋅等有色金屬價格已跌至成本價以下,對部分有色金屬產品進行收儲,可以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價格。”安信證券分析師衡昆告訴《財經》記者。在此輪經濟危機之前,國家并未對有色金屬實行過收儲;但2008年有色金屬行業遭遇“寒冬”以來,政府已對部分有色金屬進行了收儲。
2008年12月,云南省宣布建立有色金屬儲備制度,計劃在未來13個月內收儲100萬噸有色金屬產品,其中包括15萬噸銅、30萬噸鋁、15萬噸鉛、30萬噸鋅和10萬噸錫。
2008年12月底,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下稱國儲局)從中國鋁業公司等八家企業收儲29萬噸鋁,其中收儲中鋁15萬噸,其余七家各2萬噸,收購價為12350元/噸,較當時的現貨價約溢價10%。今年 2月20日,國儲局再度收儲29萬噸鋁,價格為12500元/噸,略高于市場價。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已經實行的數次收儲帶有較明顯的“救企業”的色彩,而且存在釋放錯誤市場信號等爭議。
首創期貨分析師肖靜表示,中國的有色金屬儲備偏低,從戰略角度看是應該增加儲備,但應采取市場公開競價的方式,通過招投標來收儲合乎等級的有色金屬。這一做法已在農產品收儲中實踐。
肖靜認為,從整體上考慮,收儲政策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全球有色金屬龐大的過剩產能,2009年有色金屬行業面臨的最大“敵人”仍是需求不足。“應該趁著目前的有色金屬價格低迷讓小企業減產,淘汰落后的產能,這是比收儲更好的行業整合手段。”
《振興規劃》對淘汰落后產能也提出了要求。《振興規劃》指出,要嚴格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此外,《振興規劃》還要求,穩定和擴大國內市場,改善出口環境。調整產品結構,滿足電力、交通、建筑、機械、輕工等行業需求。支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出口;加大技術改造和研發力度,推動技術進步;促進企業重組,優化產業布局,加強企業管理和安全監管,提高產業競爭力;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增強資源保障能力;加快建設覆蓋全社會的有色金屬再生利用體系,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中國有色網點評(劉征):近期,多方人士關心的本次有色振興規劃(下稱《規劃》)漸漸明晰:據25日媒體消息看,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終于得到了國務院的審議和原則通過。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看出《規劃》重點強調國家收儲和產業重組。 《規劃》的誕生雖應國際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但實際上還是我國經濟、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使然。
據一位國內大型鋁企辦公室主任強調:國家收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期內對緩解現在有色企業的困境確實會產生一定的實際效果,但收儲的力度(包括收儲總量和收儲價格)應該是國家考慮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國內有色金屬的產能和庫存依然較高,國家現在收儲的金屬到未來某個合適的時期一定還會還給市場來消化。假使那時國內外經濟都已好轉回升,一旦國家收儲的金屬被大量“解禁”,勢必還會造成新一輪金屬價格的下跌。
同時,他還強調,我國有色金屬企業實力分散、國內隱形產能統計又幾乎是難以實現,有色企業實際就像是一條隨波波動的小舟——大的經濟背景好的時候隨波到了波峰,一旦危機來臨、經濟退潮很可能就會是全船覆沒。所以,大型實力集團企業的出現,將會使我國有色行業“整齊劃一”、便于管理和規范,集中力量發展好國內有色產業的同時,做好有關國外資源開發和相關價格話語權工作。
我國有色金屬產業確實存在著諸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規劃》細則在未來想必還會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相關國家部門陸續提出、制定和出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