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工業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
2008年04月29日 0:0 631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鋁資訊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文獻軍)
2007年中國鋁工業基本情況
氧化鋁:至2007年底,全國氧化鋁產能2700萬噸,同比增長42%,統計產量1946萬噸,同比增長42%(實際產量估計2050萬噸,同比增長49.6%)。產量超過80萬噸/年的企業有10家,統計產量合計1633萬噸(實際1737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3.9%(實際占89.3%)。
電解鋁:2007年全國電解鋁總產能達到1550萬噸,同比增長29.2%,產量1256萬噸,同比增長34.3%。電解鋁產量在2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21家,比2006年增加7家,合計產量743萬噸,占總產量的59%,比2006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再生鋁:2007年廢鋁回收再生利用比上年又有進一步增長,全年再生鋁產量達到275萬噸,比上年增長17%。
鋁加工:2007年全國鋁加工產能、產量大幅增長,全年鋁加工材產量1176萬噸,同比增長44.33%。
利稅:2007年全國鋁冶煉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2480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比2006年下降3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504億元,同比增長25%,增速比2006年下降8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361億元,同比增長25%,增速比2006年下降113個百分點。
中國鋁工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氧化鋁
產量:2007年中國氧化鋁產量1946萬噸(實際產量估計205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7834萬噸)的25%(實際約占26%),居世界第一;
消費量:2007年中國氧化鋁消費量2612萬噸,占世界消費總量(7472萬噸)的35%,居世界第一。
電解鋁
產量:2007年中國電解鋁產量1256萬噸,占世界總產量(3820萬噸)的32.8%,連續6年世界第一;
消費量:2007年中國電解鋁消費量1210萬噸,占世界消費總量(3780萬噸)的32%,從2005年開始居世界第一。
鋁加工材
產量:2007年中國鋁加工材產量1176萬噸,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
中國鋁工業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
產能增長速度過快
電解鋁產量增長速度過快
→節能減排壓力加大
→宏觀調控力度加大(尤其是電價和出口政策)
→供應過剩壓力增大
→原輔材料漲價
資源瓶頸
資源問題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制約中國鋁工業發展的瓶頸
資源包括:一次資源(鋁土礦、氧化鋁)和二次資源
當長時期,指的是到中國二次資源的獲得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一次資源先天不足
氧化鋁進口量下降但鋁土礦資源進口急劇增長
國內二次資源的獲得預計在2020年以后有較大突破
鋁的消費仍需靠出口拉動
原鋁表觀消費與鋁材凈出口增長的關系
→出口政策影響大
7月1日起,取消鋁條、桿、型材及異型材、鋁絲等8個稅號的出口退稅
9月1日起,對非合金制鋁條、桿等征收15%出口暫定關稅
→貿易摩擦加劇
土耳其鋁板帶行業向政府提出特保
美國諾蘭達鋁箔公司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出中國鋁箔出口對美造成沖擊
→鋁材出口政策調整
堵變相出口鋁錠的漏洞(如鋁管)
有可能造成真正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被誤傷
貿易摩擦極易迫使國內調整出口政策
鋁材仍有出口退稅的品種有:
7606 鋁板帶 11%
7607 鋁箔 13%
7608 鋁管 13%
下一步要調整的產品是誰?
成本上升迅速
電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優惠電價的取消已使部分相當不錯的電解鋁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發電企業與鋁廠直供本來是很好的鋁電聯營模式,但此次取消優惠電價把這種模式取消了
電解鋁廠建自備電廠同樣面臨著發電成本的不斷上升
不同地區電價差別掩蓋了企業實際經營水平
長期合同電價看不到希望
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經濟的發展為鋁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我國人均原鋁消費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國內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電解鋁在節能減排工作中扮演著雙重角色
技術進步、裝備水平的提高、企業規模的擴大、產業鏈的延伸使企業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全口徑統計(原鋁、鋁合金、鋁材、廢雜鋁)中國目前剛剛結束凈進口的局面
小結
中國電解鋁工業的發展速度與能源、資源、環境不相適應的矛盾決定了國家對電解鋁行業宏觀調控政策不會放松
電解鋁行業面臨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不容樂觀,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
資源仍是中國電解鋁發展的瓶頸,鋁土礦進口問題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從企業經營安全出發,在氧化鋁采購方面一定要堅持立足國內、兼顧進口、不斷擴大長期合同份額的方針。
鋁材出口量的快速增長使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出口環節稅收政策面臨繼續調整
積極開發海外資源,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加強技術創新,不斷延伸產業鏈是企業抵御風險、提高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國內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條件的不平衡將使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步伐加快,一些有條件的煤電鋁聯營企業發展優勢更加突出
責任編輯: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