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依靠綠色想象走出鋁業自殺困境
2008年03月28日 0:0 487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鋁資訊
敖宏編者按
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議題,在這場規模宏大的“攻堅戰役”中,作為中國經濟排頭兵的央企自然要首先承擔起這份責任,在“十一五”已經過去近半,即將驗收規劃目標的時候,《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深入部分央企進行了一次巡禮,親身體驗到了“綠色元素”給這些央企帶來的變化。
中國鋁業(20.92,-1.86,-8.17%,吧)公司(下稱“中鋁”)副總經理敖宏至今還記得前年的一個場景:國內1000家企業的代表在京西賓館簽署節能減排“軍令狀”,其中,共有16家央企與國資委簽署了節能承諾書。當時給敖宏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簽字雖易,卻意味著今后在企業發展這個天平上,要同時放上績效、節能、環保和科技創新等多個砝碼。
“大家都以為鋁工業是一個高耗能的產業,其實在工業化進程中,金屬的需求必然不斷增加,而通過技術來解決污染、減少耗能并實現循環利用,這是我們一直要做的工作。”敖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從主業中節能
敖宏承認,在傳統觀念里,鋁工業一直是與耗電耗能畫等號的。
但在敖宏看來,大家對鋁業的認識還有一定偏差,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鋁工業耗能的同時,也是一個節能的載體。“比如在汽車工業中,如果用鋁替代鋼鐵,每替代1公斤就能夠節省一定的油消耗,這是經過嚴密測算的數字。”敖宏說。
其實,從中鋁主打的氧化鋁生產中來節能著實不易。以鋁礦石為例,國外的鋁礦石大都是高品位的三水軟鋁石,溶出性能好,適用于拜耳法生產,能耗和堿耗值都很低,產出率高。
“和國外相比,中國的鋁土礦資源大多為沉積型的一水硬鋁石,屬于高鋁、高硅、低鐵、難溶的中低品位礦石,鋁硅比多數在7以下。”敖宏告訴記者。中低品位的礦,意味著要更多地添加堿并使用更多的電,這樣,耗能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生產要素。
再看中國鋁土礦的實情,目前鋁土礦保有儲量為5.32億噸,僅占世界儲量的2.3%,人均鋁土礦占有量是400公斤,相當于全球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由于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的溶出性能很差,一般只能采用燒結法或混聯法生產,每噸氧化鋁的能耗通常為國外能耗的2~3倍。
稀缺的鋁土礦伴隨著高耗能的鋁生產過程,鋁工業長期處于“自殺”困境中。
在如此背景下,敖宏深刻體會到了節能減排過程的艱辛:中鋁公司除了制定內部的“十一五”循環經濟推進計劃,還將責任與節能減耗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所屬企業和基層,并完善了激勵機制,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總部—企業—廠礦—車間—班組五級管理網絡。
到去年,中鋁公司拜耳法氧化鋁產量已經占到了氧化鋁總產量比例的將近70%,與2001年相比,氧化鋁平均單位產品綜合耗能也下降了21.39%;電解鋁方面,氟化物排放也由原來每噸鋁排放20公斤下降到現在的1公斤以下。
3年投入50億科研經費
但是,節能減排非一日之功,每一步都不能疏忽。“依靠科技創新,能夠大幅度地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當然,這方面的科研費用投入也是大手筆的。”敖宏說。
敖宏給記者列舉了一個數字:中鋁公司在2001年~2007年間,累計投入科研經費68億元。他進一步介紹說:“近三年的科研投入更是高達50億元,可以說沒有這些科研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
科研經費投入無疑是巨大的,但收益也是樂觀的。比如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每噸電解鋁少耗電200度,以每度電0.4元、年產300萬噸來計算,每年就會節省2.4億元的成本。
同樣,破解中低品位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難題的“選礦拜耳法技術”,與傳統的聯合法相比,建設投資節省15%~20%,生產成本約降低10%,生產能耗約降低50%。
在科研經費投入創紀錄的同期,中鋁公司的資產和利潤也創了歷史紀錄。截至2007年底,公司資產總額達到2014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317億元,實現利潤215億元。這已經是連續兩年利潤在200億元以上。
對于進一步節能減排,敖宏透露,目前中鋁國際已經成功開發了“電解槽三度尋優控制技術”,今年打算在中鋁系統的10家企業推廣應用,到明年可以應用到15家以上,這將進一步提高電解鋁電流效率、降低電解鋁生產過程的能耗并減少排放。
按照中鋁公司已經確定的“十一五”節能目標,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與2005年同比減少1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萬元增加值取水量下降30%,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則要提高5個百分點。敖宏表示,這只是中鋁公布的目標,實際的數字還會比這個目標更為“綠色”。
責任編輯: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