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國鋁業(601600)發布公告稱,擬競購中鋁公司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五間鋁加工廠及一間原鋁制造廠的股權。
與常見的協議轉讓方式相比,中國鋁業通過公開投標競購母公司資產可以說不同尋常,自然引起了市場的注意。
條件嚴苛的“競購”
“這種情況不多,幾乎沒有。”3月21日,一位長期從事國有企業產權交易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與他持相同意見的還有渤海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張延明。
根據國資委、財政部2003年頒布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不受地區、行業、出資或者隸屬關系的限制,轉讓方式則包括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一般常規做法是子公司跟母公司談判,然后獲得這部分資產,這是比較常見的。”上述專業人士表示。
事實上這也的確是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獲得母公司資產的方式,因此中鋁公司與中國鋁業這次的公開招投標競購方式可以說讓人“眼睛一亮”。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獲得一個市場公允價格,是最有說服力的。”渤海證券張延明表示。而前述專業人士也告訴記者,如果組織比較成功,很多競買人都來參加,那么競價有利于國有資產價值的發現。
不過,從北京產權交易所掛出的中鋁公司對受讓方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資質的要求來看,卻足以逼退不少有意“染指”者。
中鋁公司明確要求意向受讓方須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注冊資本在人民幣100億元以上,且凈資產在人民幣500億以上,資產負債率不超過50%;同時,為確保標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意向受讓方還須是合法存續五年以上的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企業法人。意向受讓方在與轉讓方簽訂《產權交易合同》的同時,還須簽訂《職工安置協議》,妥善安置標的企業共計8989名員工的就業、工作和生活問題;此外,中鋁還提出,在同等條件下,意向受讓方為境內外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的優先考慮。
通過眾多嚴苛的條件做完“排除法”,似乎滿足條件的也只有中國鋁業了。而中國鋁業亦表示,自己在公開招標中中標的機會甚大。
記者也采訪了國內排名前列的另一大鋁業上市公司云鋁股份(000807),對于同行的這一動作,董秘張文偉表示具體了解不多,但表示,“在一個開放的市場下,通過競購的方式可能更加透明,更加公允,更加規范,中鋁可能要達到這一效果。”
而至于羅列的嚴苛條件是否真能達到“競價”這一目的,張文偉表示不便評價,只是表示只要不是每一條的限制條件指向的都是同樣的一個對象——“那就還是能說比較公平公允的吧”,他笑答。
趨勢還是個別選擇
盡管此次中鋁公司與中國鋁業這一招投標競購動作更像是“帶著鐐銬跳舞”,但對市場來說,卻有另一層涵義——國有產權通過進場競購轉讓是否將在未來被大力推行?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表示,到2010年,央企數量將從2007年底的151家減少到80~100家。無疑,隨著新一波央企重組大潮的來臨,將會出現大量的國有產權轉讓交易。因此,為國有產權轉讓建立一個規范的制度也越來越刻不容緩。
2008年2月3日,國資委發布的《關于建立中央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聯合發布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通過產權交易機構公開披露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廣泛征集受讓方是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的關鍵環節,應進一步提高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成效。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對此持謹慎觀望態度,認為這有一個嘗試的過程。現在來講,嘗試得非常少,大家都是第一個吃螃蟹,誰也不清楚這個螃蟹到底好吃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