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業準入門檻提高 優勢企業更具價值
2007年11月16日 0:0 477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鋁資訊
準入新規推動行業整合洗牌
資料顯示,此次公布的《鋁行業準入條件》明確了準入企業的最低規模。(1)新建鋁土礦開發項目:總生產建設規模不得低于30萬噸/年。(2)新建氧化鋁項目:利用國內鋁土礦資源的氧化鋁項目起步規模必須是年生產能力在80萬噸及以上;利用進口鋁土礦的氧化鋁項目起步規模必須是年生產能力在60萬噸及以上,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取得5年以上鋁土礦長期合同的原料達到總需求的60%以上。(3)新建電解鋁項目:近期只核準環保改造項目及國家規劃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置換項目。(4)新建再生鋁項目:規模必須在5萬噸/年以上;現有再生鋁企業的生產準入規模為大于2萬噸/年;改造、擴建再生鋁項目,規模必須在3萬噸/年以上。(5)新建鋁加工項目:產品結構必須以板、帶、箔或者擠壓管、工業型材為主。多品種綜合鋁加工項目生產能力必須達到10萬噸/年以上。
抑制鋁行業的產能擴張,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近年來在基本金屬牛市中,原鋁、氧化鋁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這引發了行業的盲目投資擴張,電解鋁產能出現嚴重的過剩。《鋁行業準入條件》中對新建鋁行業(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再生鋁)項目的規模、裝備、能耗等條件制定了嚴格的準入條件,這將抑制小規模、高能耗的落后產能項目建設,限制鋁業項目的盲目擴張。據安泰科預計,新增的電解鋁產能預計在2007年四季度投產,2008年以后電解鋁產能擴張的速度將有所放緩。顯然,準入條件的出臺,將有效地促進我國鋁行業的健康發展。
近期國家連續出臺政策對高耗能的電解鋁行業進行調控:取消差別電價政策、電解鋁項目的準入條件,這些調控政策的連續出臺說明國家對于電解鋁的調控措施正在進一步收緊;電解鋁行業將面臨進一步的行業洗牌,這對于行業整合將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優勢企業更具投資價值
從新政策的情況來看,無疑給大型的企業更好的發展空間。以前由于中小企業的無序競爭,使得大型企業受到了牽連。而新政明確規定了準入制度,基本實現了較大的資金壁壘。而最重要的是,鋁業生產環節中的最重要一環——電解鋁項目基本后續新建需要更大的投資,在保證環保的情況下,或者舊項目置換的條件外,基本沒有新項目可以投資。也就是說后續鋁錠的生產基本只能靠目前所具備的項目進行生產,或者相關公司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來實現鋁錠的增產,這恰恰抑制了電解鋁產業近幾年來的無序發展源頭。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后續大型企業必將充分受惠于行業的整體發展。而新項目的具體規定使得現有電解鋁行業上市公司具有先入優勢,可以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例如國內最大的鋁業企業中國鋁業(601600),該公司是世界第二大氧化鋁生產企業、第四大原鋁生產企業,在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前提下,光原鋁生產這一產業鏈已經使得該公司具備了更強的競爭力,由于手握國內氧化鋁的主要生產能力,那么原鋁的競爭力本身就比一般企業要大,而行業規范發展之后,后續的行業環境則更有力公司發揮這一優勢。
同時,對于一體化企業也值得高度關注,最典型的莫過于南山鋁業(600219)和新疆眾和(600888)。南山鋁業是國內具備鋁完整產業鏈的龍頭公司,即從熱電、到電解鋁、到鋁加工,以及鋁深加工的一體化生產能力。而后續公司的重點精力會放在鋁及鋁型材產品上,熱扎冷扎產品將使得公司在鋁加工行業中位居龍頭地位。而一體化的產業規模將提升公司的抗周期能力,成為一個具備穩定收益能力的優勢企業。新疆眾和主營化成箔、腐蝕箔、電子鋁箔、高純鋁錠、普鋁錠、鋁桿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擁有煤電-電解鋁-高純鋁-電子鋁箔-電極箔的完整產業鏈。高純鋁產品已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80%以上,國際市場的20%,電子鋁箔占國內市場的70%以上。我們認為,如今的新疆眾和已脫離了有色金屬行業的強周期性特點,成為穩定增長的電子原材料生產企業。另外,鋁電一體化的中孚實業(600595)和關鋁股份(000831)也值得關注。
因此,我們認為,在新規施行以后,國內的鋁產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將取決于后續的技術能力提高,而小型企業很明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行業的進一步集中態勢十分明顯。具備技術上和產業鏈完整程度上的優勢將是體現實際競爭力的重要籌碼。而行業的集中發展無疑讓大型企業和上下游一體化企業分享更多的行業利潤,優勢企業的投資價值更值得我們去關注。
責任編輯: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