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解鋁行業的能耗占整個有色金屬行業能耗的60%。如果我們再大量生產并出口給外國人使用,這等于是我國向國外低價出口能源,同時把環境污染留在國內。有專家指出,節能降耗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場化改革
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數據表明,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用電量今年前5個月同比增長31.9%,而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僅增長24.7%,也就是說,今年有色金屬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的能耗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長了6%。難道有色金屬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不進反退嗎?難道國家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調控沒有效果?近日,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幾個相關單位。
電解鋁是有色行業能耗居高不下的“元兇”
據了解,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主要由鋁、銅、鉛、鋅等10類產品構成。雖然這10類產品都屬于高耗能行業,但電解鋁是舉足輕重的耗能大戶。初步統計,我國電解鋁行業的能耗占整個有色金屬行業能耗的60%,電耗相當于全國用電總量的5%。
雖然自2003年起電解鋁行業一直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領域,但是受國內外市場高需求、高價格、高利潤的驅動,目前氧化鋁和電解鋁行業投資和生產進一步擴張。今年1—5月,全國電解鋁產量高達483.2萬噸,同比增長38%,增幅加快22.6個百分點;電解鋁產量共增加133.2萬噸,占全部有色金屬增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與此同時,氧化鋁產量達759.1萬噸,同比增長56.2%。
國務院研究室的專家說,電解鋁的能耗決定了整個有色金屬行業的能耗。如果電解鋁能耗下不來,其他有色金屬能耗下降再快也不起作用。
這個觀點在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一組數字能夠得到印證。今年1—5月,多數有色金屬產品的能耗指標是下降的。其中,鋁錠綜合交流電耗下降1%,氧化鋁綜合能耗下降17.3%,重點企業銅冶煉綜合能耗上升0.9%,重點企業鉛冶煉綜合能耗下降8.2%,重點企業電解鋅綜合能耗下降2.4%。
對限制電解鋁產業發展意見有分歧
“我們承認電解鋁能耗確實很高,但這不能說明電解鋁行業節能工作不力。”一個大型鋁業公司副總經理這樣告訴記者。據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調查,我國冶煉鋁的能耗指標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我國每噸鋁錠綜合交流電耗為14500度/噸,比2000年下降了6%,總體上達到了國際鋁業協會制定的2010年世界原鋁節能目標———14600度/噸;每噸氧化鋁綜合能耗已降至1噸標準煤以下,比2000年下降17.7%。業內人士擔心,近期再降低能耗的空間確實不大了,要完成“十一五”期間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的目標有較大難度。
提及要不要發展電解鋁行業,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專家說,電解鋁能耗要分靜態和動態來看。如果僅從靜態看,電解鋁生產過程固然是最耗能的;但是從動態看,電解鋁的使用過程往往是節能的。一方面,鋁制品具有重量輕的特點,因而使用鋁制汽車要比鋼制汽車節能30%以上;另一方面,鋁制品可多次回收和反復使用,而回收鋁的能耗只相當于制造原鋁的3%-5%。正是由于鋁制品具備這些優勢,世界各國都鼓勵多使用鋁制品。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不能大量生產電解鋁,再出口給外國人使用。事實上,由于國內外價差較大,今年前5個月鋁材出口還在大幅增長。這等于是我國向國外低價出口能源,同時把環境污染留在國內,實在是得不償失。
行政性節能減排手段降溫難度大
為實現"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國家將繼續通過嚴把土地、信貸閘門以及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但是據了解,今年1-5月,鋁冶煉新開工項目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7成以上,目前電解鋁在建項目總規模約250萬噸,預計今年年末電解鋁產能將達到1500萬噸,氧化鋁產能將達到2600萬噸。
分析人士斷言,有色金屬行業受利潤驅動的投資熱難以通過行政手段降溫。首先,逐利是資本的天性,只要高耗能行業有利可圖,就必然吸引各路資本介入,以分一杯羹。其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行業利潤豐厚之時,地方政府必然會千方百計擴大生產,攫取行業景氣紅利。再者,行政手段對國有企業而言也許可以"令行禁止",但民營企業卻往往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瞞天過海"。
專家指出,節能降耗的根本出路還在于市場化改革。只有打破礦產資源行政劃撥,明確產權,才不會亂采濫挖。只有切實落實高耗能行業的差別電價政策,運用價格杠桿調節電力需求,才能避免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只有通過降低出口退稅、加征出口關稅等政策逐步縮小高耗能產品的國內外市場價差,才能杜絕出口粗放型增長。只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盡快組建專業節能公司幫助用能企業節能,節能公司與用能企業都能享受節能的收益,用能企業才會有節能降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