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收儲引爭議 下游成本抬升反噬受益行業
2009年04月28日 8:49 6184次瀏覽 來源: 證券時報 分類: 鋁資訊 作者: 游 石
從市場看,收儲緩解供應壓力、穩定市場目的已基本達到,其造成的價格扭曲副作用也開始顯現
4月28日消息 去年10月以來,我國陸續對鋁、鋅、大豆及棉花在內的多種商品進行大規模收儲,從市場反響來看,緩解供應壓力、穩定市場價格、保障部分行業就業的目的已基本達到,然而,其造成的價格扭曲的副作用也開始顯現。為此業內呼吁,當前商品價格已有大幅反彈,國儲收購宜緩行,并應考慮配套措施以解決帶給大宗商品下游企業的成本負擔。
下游行業叫苦
自去年下半年鋁價大幅下跌后,國家計劃收儲100萬噸電解鋁,目前已分兩批收儲了59萬噸,受此提振,市場上鋁價從每噸1.1萬元反彈至接近1.4萬元。然而下游行業對此卻有自己的看法。
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世光說,鋁價高,似乎只對電解鋁企業有利,而對鋁加工企業不利。加工企業擔心在收儲調控下鋁價連續上漲,在當前國內外鋁價倒掛的情況下,加工企業就會更困難。
同樣情況也發生其他領域。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糧食安全,國家有關部門先后3次宣布在東北主產區收儲600萬噸大豆;同期,又分三批收儲了272萬噸內地和新疆棉。由于收儲價大幅高于市場價,且收儲數量龐大,政策效果立即顯現,半年來,大豆、棉花價格的最大漲幅超過了30%,因此,一些下游企業認為這增加了他們的成本壓力。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本地油廠紛紛停產、半停產,并已有不少油廠棄用國產大豆,而轉買進口轉基因大豆,這使得我國油脂行業進一步受制于人,尤其是在外資擠壓下苦苦掙扎的國內油脂企業,正逐步喪失競爭能力。類似的,江浙棉紗、棉紡廠也因為產成品價格倒掛而陷入縮減產量的狀態。
受益行業可能被反噬
人為制造出來的需求,不僅使下游消費行業受損,而且非市場化手段本身也會影響到受益主體的健康發展。
近日,商務部發布大豆、油菜籽進口預警通報,預計前四個月累計進口約1400萬噸、90萬噸,增長近40%、1.2倍,創歷史最高進口量。另一方面,由于油脂企業不再采購國產大豆,豆農除了交儲和按市價低于成本銷售外,別無他法。據黑龍江大豆協會預計,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要減少15%-20%左右。顯然,進口轉基因大豆和其他農產品正是利用收儲造成的價格空間大舉入侵。
在鋁市場上,國儲收購使部分鋁廠得以恢復生產,并刺激鋁價大幅反彈,但目前遠高于1.2萬元行業平均生產成本的市場價格,卻觸發了電解鋁行業全面復產的條件。對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近日在行業會議上指出,電解鋁行業剛剛減產,但收儲造成市場階段性供應緊張,4-5月份進入復產高峰已成定局,這種停產產能的大規模無序恢復,必然招致價格報復性下跌,鋁廠可能又會回到虧損狀態。
而從長期來看,國儲收購預期與依賴一旦形成,則會加劇市場與政策的博弈,行業陷入盲目生產和擴展的惡性循環,對于被收儲行業來說,政策過度呵護恐怕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收儲是否還應繼續
目前,還尚有數十萬噸鋁錠及上百萬大豆國儲收購額度未能完成,但地方和商業儲備卻已開始躍躍欲試。
文獻軍說,“收儲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應該適可而止。”
馬世光表示,收儲只是臨時措施,相信政策會根據市場反應隨時調整。但他擔心,目前地方收儲的口子已打開,而地方和商業收儲不像國家收儲那樣有嚴密的計劃性,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逐利性,使市場不確定因素明顯加大。他說,任何政策都是雙刃劍,加工企業希望原料價格合理、穩定。
中國五礦集團首席分析師張榮輝表示,“收儲只是國家穩定市場的一種姿態,它保障了部分企業的就業。但目前行業的關鍵問題卻在于控制產量、恢復消費,而非收儲了多少。”
此外,業內人士還建議,對于收儲造成的負面作用,一定要通過配套政策給予彌補。比如,提高下游產品的出口退稅,鼓勵加工貿易等多種措施,能一定程度減緩下游企業所面臨的沖擊壓力。另一方面,對于收儲不同種商品,在價格及數量上也要區別對待,把握好節奏,防范市場大起大落,盡量顧及上下游各方利益。而對于具有重要戰略經濟意義的黃金、原油、銅及部分稀缺品種的儲備,則需要在國際市場低調進行。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