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出口
7月1日實施的出口退稅,給正在走紅運的鋁企業迎頭痛擊。
“由于鋁是一個大量消耗能源的行業,國家希望抑制低附加值的鋁產品出口。”6月25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鋁分會秘書長文獻軍接受采訪時說。從7月1日出口退稅的調整來看,國家明顯不支持有色金屬半成品、初級產品和一般性制品的出口,并且逐步降低中檔次有色金屬加工產品的出口退稅。
“國內的氧化鋁不足,還需要從國外進口。而電解鋁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國家不希望出口。鋁材加工方面,國家希望調整出口結構,把簡單的鋁材加工的低附加值產品留在國內,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文獻軍說。
7月1日的出口退稅涉及到鋁有兩個方面:一是取消非合金鋁制條桿等簡單有色金屬加工產品的出口退稅,主要包括部分非合金鋁條、桿、型材、柱形實心體鋁合金、其他鋁合金制條、桿、鋁絲等8個商品號商品,原出口退稅率為11%或8%;
二是調低其他賤金屬及其制品(除已經取消和本次取消出口退稅商品以及鋁箔、鋁管、鋁制結構體等)出口退稅率至5%,主要包括鎳、鉛、鋅、錫等50多種初級金屬加工品,原出口退稅率為13%或8%。
事實上,此次出口退稅政策對鋁行業影響大于其他金屬行業。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鋁材出口比例較高,電解鋁出口加征15%關稅使出口產品向鋁加工材轉移,今年1~2月份鋁加工材出口增長104.6%。而一季度鋁材出口量約55萬噸,原鋁產量為286萬噸,占比19%左右。
對于這種鋁加工材的兇猛出口勢頭,國家并不樂見。于是這次的出口退稅調整,低附加值的鋁加工材的出口成了打壓目標,但鋁箔等產品不在本次調整范圍內。
“1噸電解鋁要消耗1.5度電,”華夏證券長期從事有色金屬研究的張芳認為,國家不愿鋁產品的大量出口,首先是出于節能減排的考慮。“出口鋁,等于出口能源。國內目前的能源依然緊張,所以不鼓勵大量的出口鋁。”無疑,鋁屬于“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是國家抑制出口的主要對象之一。
事實上,這次的政策是2004年開始對鋁行業調控政策的延續。為遏制變相廉價出口能源及鋁行業無序競爭,2004年1月開始,中國將原鋁出口退稅由13%調減至8%;2005年1月取消原鋁出口退稅并加征8%關稅;2006年11月再次將出口關稅調升到15%。原鋁出口數量隨之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鋁加工產能(大多數是初級加工材)的快速擴張及出口量的快速提升。因而此次針對鋁加工出口再出抑制政策。
國內外價差將擴大
如果沒有此次出口退稅的調整,隨著中國鋁材出口的大幅增加,國外鋁材的價格將會逐步走低,使得國內外鋁材銷售價差變小。但這次出口退稅調整后,可能有部分鋁材出口被抑制,這將導致:一方面國外的鋁價由于供應減少而出現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出口的鋁材轉回國內銷,打壓國內鋁材的價格。國內外鋁價的比價關系將再次重新定位。
“鋁材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不一定會讓鋁材出口量出現向下的拐點。”張芳認為,“目前,國際鋁價高于國內鋁價,出口退稅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國內外價差進一步加大,未來產品出口走勢主要取決于國內外市場的供需關系。”
對于向鋁這種我國出口占有相對優勢的產品,業界認為,此次退稅的取消,國際鋁漲價在所難免,將可能令鋁的國際價格上調8%。
而國內,由于鋁的供給略有過剩,預計下半年鋁的價格表現不如上半年,但仍將高位運行。
出口退稅的調整是一把“雙刃劍”
由于鋁材的出口退稅調整,從7月起,鋁材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與此次調整相關的鋁材出口企業將受到直接沖擊。在出口退稅調整之前,原出口退稅在11%或8%,這等于在產品價格不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噸鋁材利潤降低了鋁材價格的10%左右。它將加速鋁加工環節的競爭,推動產品升級。
由于本次政策調整對鋁價的負面影響仍將繼續,國內電解鋁公司和鋁材加工公司短期會受到政策的沖擊。
但是,出口退稅的調整是一把“雙刃劍”,從出口產品的調整結構方面來看,深加工公司產品不在此次退稅調整之列,幾乎不受影響。比如說,鋁箔等產品不在本次調整范圍內,鋁箔等高端產品的生產企業將不會受到影響,對它們必然會是一種利好;而對于單純的電解鋁生產企業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加快我國電解鋁行業產業鏈的整合和重組。
張芳表示,在出口退稅持續下降、取消甚至增加關稅的宏觀政策指引下,產業鏈比較完善、實力較強的鋁企業,比如中國鋁業會更受重視。
來源:《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