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廢品折射大經濟 中國經濟復蘇的溫暖細節
2010年02月01日 13:30 6772次瀏覽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35353億元,比上年增長8.7%。
2009年的經濟數據畫出了一張標準的V型圖。中國經濟迅速扭轉了經濟增速的下滑,率先實現了國民經濟的總體回升。
事實上,在公布最終數字之前,經驗豐富的人已經開始見微知著的觀察。中國經濟的復蘇跡象,透過千千萬萬的細節體現了出來。在對這些細節的觀察中,人們漸漸看到了溫暖。
物流:由停滯到流動
港口和物流是中國經濟最靈敏的器官,它比其他行業更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發熱”和“風寒”。
2009年1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以下簡稱港口)貨物吞吐量創幾個月新低,同比下降5.7%。相比于內陸港口,沿海港口受到沖擊更大,南方一些外貿依存度較高的港口貨物吞吐量甚至出現了20%以上降幅。
港口清淡,依附港口的物流公司自然無貨可運。連云港一家物流公司的陸經理還記得,當時連云港800多輛機卡車,三分之一閑著,都“吃不飽”。
在經濟危機的凜冽寒風中,中國的步履變慢了,港口和物流被“凍”住了。
“解凍”勢在必行。2009年第一天,國務院啟動了3G牌照發放工作、增值稅轉型改革、成品油價格改革和稅費改革。醞釀多年的幾項大動作終于實現。以此為先聲,2009年的中國在非常時期,展開非常之舉。
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于2009年1月14日開題審議,上下午分別審議汽車和鋼鐵產業振興規劃。此后,船舶、紡織、輕工業、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有色金屬、物流、石化八大行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及其細則相繼問世。
國務院一邊強調保持寬松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的穩定性,一邊出臺增加農民補貼、提高城鄉低保水平、鼓勵家電下鄉等提高收入水平、促進居民消費等一系列政策,力圖在外需下滑拖累出口的背景下,擴大內需、改善民生,增強投資、消費這兩駕馬車的動力。
交通運輸業投資效果明顯。據測算,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資產完成投資1.13萬億元,拉動GDP增長約0.5%,消耗鋼材超過1300萬噸、瀝青約2000萬噸,創造就業崗位約1200萬個。
刺激政策密集出臺,最困難的幾個月里,幾乎每周都能見到新政策。2009年的最后一個大動作,是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至此,2009年國務院共批復了7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發展規劃,獲批數量是前4年的總和。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字顯示,2009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430.2億元,同比增長32.7%。當月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04億噸,同比上升24.8%。據交通運輸部最新消息,2009年公路貨運量210億噸,客運量278億人,均實現同比增長。
國家的經濟復蘇可以通過最微小的細節察覺到。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就曾發現,年中高速路上卡車多了。姚景源說:“卡車增加意味著物流量增加,物流量增加應該是我們經濟和工業開始回暖的跡象。”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