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種形態與尺度發光材料研究獲突破
2010年02月23日 13:14 5180次瀏覽 來源: 中國稀土網 分類: 新技術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在“多種形態與尺度發光材料的制備、結構、性能及其應用探索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在SCI雜志上發表論文165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3.0的論文70篇,主要論文SCI他引1387次;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項,在國際國內會議上作邀請報告30余次。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瞄準這一重要方向,重點采用溶膠-凝膠法、水熱及溶劑熱法、高溫溶劑法、超聲法和噴霧干燥法等各種軟化學方法,制備了多種形態結構和尺度的稀土及半導體發光材料以及以碳雜質和氧缺陷為發光中心的新型高效環境友好發光材料。在發光薄膜及其圖案化技術、新型粉體發光材料及其形貌尺寸調控、單分散稀土及半導體納米發光材料的制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具體創立了一種簡單易控并具有普適性的制備發光薄膜并實現其圖案化的方法,即溶膠-凝膠軟石印法,利用該方法制備了數十種無機鹽和氧化物等薄膜發光材料,圖案線寬可以達到5微米,該方法被多篇綜述文章評價為軟石印技術的新進展之一;開發了一種通用性的、利用SiO2微球為模板并結合溶膠-凝膠表面涂敷技術來制備非團聚球形發光材料的新方法,實現了材料形貌和發光性能的雙重調控;制備出以稀土、碳雜質及氧缺陷為發光中心的多種新型發光材料,在場發射顯示及白光照明領域有潛在應用價值;首次將發光功能化介孔分子篩用作藥物緩釋載體,可以通過發光強度變化來監控藥物的釋放量,有望成為一種新型智能藥物緩釋體系;成功制備出多種單分散的稀土及半導體納米發光材料,探索出利用核殼結構來提高其發光效率的有效途徑;同時合成出各種多種特殊形貌(管、棒、線、棱柱等)納米-微米結構的氧化物、氟化物等光功能材料,研究了其生長機理,揭示了材料的形態結構對其光學性能的影響規律。
日前,該成果榮獲2009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責任編輯: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