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起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 變廢為黃金
2009年05月18日 14:5 9769次瀏覽 來源: 經濟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介紹,超市開業不到半個月,已回收了1.5噸廢舊家電。“生意挺不錯,市民積極性也很高。”他笑道:“盡管電子廢棄物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但只要經過有效的回收、處理、加工和利用,依然是塊巨大的蛋糕———按每公斤的含金量來計算,舊家電的含金量等于南非含金量最高的金礦石20倍左右,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超級金礦’。”
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武漢市青山區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運轉順利,日均回收144公斤,平均每周1005公斤,7周回收量總計6319公斤,每周回收量呈直線上升趨勢。
“這就證明,我們沒有走錯路。”許開華語氣十分堅定,“現在,我國對廢紙的回收再利用幾乎達到100%,對廢舊塑料的回收使用率也達到了90%左右,也有一些大型企業。唯獨對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利用,幾乎沒有一個稱得上有規模的企業,格林美希望能做這樣的企業。”
該公司荊門工廠的負責人焦華在接受采訪時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回收利用1噸廢紙,相當于木漿造紙節約純堿40公斤,節電512千瓦時,節水47立方米;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鋼約0.8噸,節約鐵礦石2噸至3噸,節約焦炭1噸。“和廢紙、廢鋼鐵一樣,廢舊電子產品也能節約很多資源,國外資料顯示,廢舊電器中的零件95%以上可以拆解利用。買回來一堆垃圾,轉眼就有可能成為千萬富翁,你說誰不干。”焦華笑言。
然而,作為規范的回收企業,需要在回收、儲存、運輸、處理等各環節,建設必要的設施,保障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轉運和處置過程中的安全性、規范性和環保性,因此需要進行大量的先期投資,這與目前游動式個體回收和不環保的處置方式形成巨大的成本反差,在目前國家無補貼制度的形式下,規范企業必須與分散的個體回收方式進行成本競爭。
4月29日,記者來到武漢市漢陽區一家從事廢舊電視機回收拆解的作坊,一個小老板指著剛拆解下來的CRT玻璃、電路板等說,“誰給我的價錢高,我就賣給誰”。對于記者關于專業設備的疑問,該老板認為那是浪費,并且完全沒有必要。
“電子廢棄物拆解是一個非常專業化的產業,需要有資質的企業進行專業化操作,危險性和某些必要程序要利用專業設備進行,投資成本較高,對正規的‘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在相對高昂的成本面前,我們要走好這條路并不容易。”許開華說。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