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腕治污”到“和諧升級” 南海有色金屬產業升級
2010年03月15日 10:26 11697次瀏覽 來源: 南方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鐵腕治污,數百家污染企業被關停
截至目前,南海全區已強勢關停漂染企業46家,建陶企業87家、玻璃企業22家、小熔鑄企業239家、發電廠5家,空氣環境持續好轉,很多污染嚴重的河涌得到新生。
陶瓷、紡織、有色金屬等產業是南海的傳統優勢產業,“中國有色金屬名鎮”、“中國襪子名鎮”等稱號代表了曾經的輝煌。但也正是這些產業,由于主要集中在低端加工環節,如陶瓷行業主要是集中在瓷坯成型、燒制等低端生產環節,帶來了大量環境問題。據統計,2007年,南海陶瓷、有色金屬、紡織、玻璃等四個行業的綜合能耗占全區的40%。
為此,從2007年開始,南海對這些行業啟動了大規模的整治行動。當年,南海首先以整治大瀝鎮聯胺廢舊塑料市場為突破口,打響了行業鐵腕治污的第一仗。期間共關閉企業95家,整治提升企業41家,全面取締了聯胺片區2500多個無牌無照作坊,SO2、COD分別削減7844噸和224噸。如今,原來的聯胺廢舊塑料市場已規劃建成有色金屬商務區。
隨后,南海全面啟動“行業治污”,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進行摸底調查后,以“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為原則,先后對漂染、玻璃、陶瓷、有色金屬等對水體、大氣污染嚴重的行業進行整治提升。截至目前,南海全區已強勢關停漂染企業46家、建陶企業87家、玻璃企業22家、小熔鑄企業239家、發電廠5家,空氣環境持續好轉,很多污染嚴重的河涌得到新生。
在“行業治污”的基礎上,南海也以區域限治的方式,對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的西樵鎮、大瀝鎮等區域開展了重點的、全方位的綜合治理,推進重點區域整治。同時,在各個鎮(街)中推行落后產能淘汰退出機制,要求各鎮(街)根據各自的產業情況制訂相應的淘汰計劃,實現“行業治污”與“區域治污”同步推進。
當然,整治的同時,對于部分規模較大、有一定成長性但環境容量無法容納的行業企業,南海區也組織和引導相關行業企業到對口地區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完成了產業結構“去次存優”的過程。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