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貴金屬回收冶煉集聚地郴州市的資金難題
2010年03月19日 13:31 11345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謝光飛 歐陽艷琴
湖南郴州市永興縣因白銀產量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第一,被譽為“中國銀都”。
2009年,永興縣通過從“三廢”中提煉稀貴金屬,生產出白銀2030噸、黃金6.8噸、鉍4100噸、鉑族金屬3.5噸,其他有色金屬15.8萬噸,實現稅收2.7億元,出口創匯1.6億美元。
這里的生產企業均是中小型民營企業。3月8日,作為全國唯一的一個縣級金銀管理局,局長何克非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采訪。他回憶說,當時他調任這個局長時,曾有一個任務,就是組建一個大的白銀集團。
“但是組建白銀集團要問市場,而不只是問縣長。”何克非認為。他說,在永興組建一個白銀集團、進而兼并重組其他企業,被市場證明并不現實。“沒有一個企業,能統領這里的整個行業。”
3月1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員周宏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永興金銀產業的這種發展格局有其自身的道理:“金銀產業不能與鋼鐵產業比。幾十上百口人吃飯要用大鍋,三口人吃飯只能用小鍋。白銀等稀貴金屬的市場需求和供應量都有限,只適合發展中小型企業。”
金銀企業融資問題更加突出
由于金銀產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購買“三廢”作為冶煉原料的量很大,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當地政府官員和企業主都反映,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永興體現得更加突出。
何克非為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
按白銀400萬元/噸的價格計算,每年生產2000噸,資金量就是80億元。加上15萬噸其他有色金屬產值,永興每年產值約150億—200億元。
按每年周轉4次,即資金周轉率為400%計算,永興每年所需資金約50億元。
但是在永興縣,2009年的存款結余約為57億元,貸款則只有13億元,用于有色金屬產業的僅兩億多元。
“這個貸款額已經是創永興縣的最高記錄了,以往通常只有7億元左右。”何克非表示。
永興益水集團總經理李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曾經有企業老板到銀行去貸款,看到銀行的辦公桌上堆著一尺高的貸款申請單,但沒有多少能獲得批準。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