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聯盟”推動尾礦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
——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2010年03月25日 9:14 4007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任旭東介紹說,伴隨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礦產資源及礦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采礦活動及其廢棄物的排放不僅破壞和占用了大量土地資源,帶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環境問題,甚至威脅到人體的生命健康。
據對我國具有較大規模的2700多座尾礦庫統計表明,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共發生泥石流和潰壩200余起。其中,1986年黃梅山鐵礦尾礦庫潰壩,造成19人死亡、95人受傷;2000年廣西南丹縣大廠鎮鴻圖選礦廠尾砂潰壩,造成70人傷亡。尤其是2008年山西襄汾“9·8”尾礦庫潰壩事故,造成267人遇難。
業內專家估計,我國共有大中型礦山9000多座,小型礦山26萬座,尾礦積存總量高達80多億噸,而且還在以每年近10億噸的數量增長。因采礦侵占土地面積已近4萬平方公里,而且每年新增廢棄土地面積達330平方公里。
與上述觸目驚心的數據相比,我國礦產資源的綜合平均回收率不足50%,其中金屬尾礦的平均利用率不足10%。據專家測算,如果對現堆存尾礦中的有價元素進行回收,可回收2.1億噸金屬鐵、300噸黃金、200萬噸銅,以及大量的金屬鈦和稀有、稀土金屬,每年可創造數千億元的產值。
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馬燕合在同日召開的“中國尾礦綜合利用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介紹說,當前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產業存在許多瓶頸:尾礦綜合利用率比較低,未能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技術研發投入不夠,高附加值利用的技術薄弱;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難,產業競爭力不夠等。
據了解,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牽頭,聯合33家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創建的尾礦綜合利用聯盟,將在鐵尾礦、有色金屬尾礦等重點領域攻克一批附加值高的綜合利用技術;同時,構建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尾礦綜合利用示范工程;此外,還將為尾礦綜合利用行業提供技術支持,開展宣傳和培訓工作。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