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強制垃圾分類回收 垃圾變黃金
2010年07月19日 9:58 1334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吳佳蓓
回收廢電子產品煉黃金
高資源回收率為臺灣帶來回收再生產業蓬勃發展契機,高附加價值的貴金屬回收技術,更受到全球關注。從事廢電子產品回收的業者,從廢計算機、信息產品的電子零組件剝離出集成電路(IC)、電路板、電阻器上的混合五金。以業者目前的技術,平均每六噸IC板可煉出1公斤黃金,黃金純度達99.9%。回收的廢計算機、電子產品的非金屬部分,則可再生成為人造建材及藝術品,充份達到物盡其用。
專事廢電子電器產資源化的最大龍頭佳龍科技公司,在前年煉金的營業收入40億8837萬元,占整體營收的八成。
工業廢棄物再生產值倍增
2008年,麥肯錫公司Bill Wiseman在商業周刊發表“電子廢棄物回收商機,臺灣有機會主導”文章中指出,到2013年,全球電子廢料回收市場將達90億至100億美元,臺灣以資源回收基金模式推動資源回收產業運作,每年達50%以上的妥善處理率,加上臺灣科技業者在世界的領導地位,若能做一點研發投資,應該能將沒有國家想做的低附加值廢物處理產業,發展為一個國家的高增長、有利可圖的綠色產業。
臺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工業廢棄物回收再生產值,從2002年的249億元,提高至2009年的487億元,五年產值增長95%。
世足賽球衣的布料來自臺灣寶特瓶的再生技術,平均八支寶特瓶可制一件球衣。(新華社)
兩岸交流工業廢棄物回收法
目前有臺商已在大陸投資設廠,處理工業廢棄物回收,而大陸也主動向臺灣要求進行搭橋計劃,希望到臺灣交流廢棄物資源回收,預計今年10月將來臺。
再生產業在臺灣蓬勃發展,除了技術外,完備的立法條件與環保觀念也是重要的。
林志森表示,過去政府推動國家級機構研究再生技術往往與實際脫節,對業者幫助不大,政府研發預算也因此銳減。后來由業者主導研發結合官學力量,才加速資源化提升腳步。
廢棄物再生的新產品推向市場的過程,必須完備產品合法使用地位,過去臺灣曾經發生工業廢棄再生建筑產品上市,獲得公家單位率先啟用,卻被揭發工程偷工減料,吃上垃圾蓋房子的官司。
資源零廢棄,垃圾零掩埋,逐漸成為國際間永續物資發展的共識,臺灣也定下2020年達到資源零廢棄的時間表。要落實這個目標,先決條件是要有前端的綠色環保產品設計、中端的資源回收及后端的資源再生,緊密結合成為系統,但學者對此不表樂觀。
林志森指出,從臺灣再生產業蓬勃發展情況看來,顯示綠色產品設計政策不是做得順利,因為掌握設計技術的業者,如果沒有十成把握,也不敢貿然改變,“政府這方面很難下功夫”。
於幼華則認為,臺灣政策基本上還是重發展,發展之后的問題如何收拾,政府一方面沒有經驗,再者興趣也不大,2020年后誰來審計資源零廢棄是否達標?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