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展有色金屬循環經濟 布局特色產業
2010年08月04日 15:29 9224次瀏覽 來源: 重慶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在青海省格爾木市鹽湖博物館里,一棵用鹽做成的大樹“枝繁葉茂”。樹的主干是鹽湖,發散出的一叢叢“樹枝”上,結出累累碩果,果實上分別標著:食鹽、涂料、電腦材料、雨衣、耐火材料、殺蟲劑……多達30余種。
“這是青海鹽湖自從開展循環經濟試點之后,資源深加工收獲的豐碩果實。”博物館工作人員說。
今年3月,作為我國首批13個循環經濟試點之一的柴達木盆地循環經濟試點總體規劃獲得了國務院的正式批復,這距離2005年25萬多平方公里的柴達木盆地被整體劃為循環經濟試點已經將近5年。5年來,著力于循環經濟探索的柴達木盆地,已經逐漸步入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粗放開發向精深加工轉變、分散式開發向集群化方向轉變的循環經濟之路。
資源亟待深度開發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宋建國說,青海是一個資源大省,又是一個經濟小省。
據了解,青海已發現各類礦產共有123種,在已探明的礦產保有儲量中,有50種居全國前10位,11種居全國首位,包括鹽湖資源、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
然而青海“守著金山反受窮”,特別是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環繞的柴達木盆地,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占青海省總價值的95%,長期以來發展卻處于低層次和粗放型的資源開發初級階段。
為了維護“三江源”國家生態屏障,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2005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正式批準柴達木地區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今年3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該循環經濟區的總體規劃。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