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跳出資源陷阱 依靠再生資源工業化
2010年08月17日 10:2 3868次瀏覽 來源: 人民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近年來,江西省豐城市把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切入點,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路。
豐城是江西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產量占全省的1/6,電力裝機容量占全省統調裝機容量的1/4。但是,對資源的過度依賴,也造成了豐城市主導產業“黑、大、粗”的特征明顯,煤電“一業獨大”。同時,經過多年開采,部分礦井陷入資源枯竭、扭虧無望的境地。
豐城的明天在哪里?如何跳出礦竭城衰的“資源陷阱”?“對資源,要吃干榨盡,提高利用效率。同時,必須更加注重產業優化升級,轉變發展方式,走生態、低碳的經濟發展之路。”豐城市委書記冷新生說。
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豐城大力吸收引進新技術、新工藝,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三大省級產業基地”,在傳統產業上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利用豐城電廠的余熱,豐城形成了全省第一條完整的大米生物食品轉化鏈,開發出生物食品產業基地。依托“贛中再生金屬集散市場”,豐城建設了江西第一個省級廢七類金屬拆解、熔煉、加工基地,再生鋁年產能達60萬噸,占全國的20%。以煤層氣為清潔能源的精品陶瓷產業基地,吸引了斯米克、東鵬等行業頂尖品牌落戶,配套產業總投資超100億元。
瞄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豐城全力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2009年,豐城建立起全省第一家縣級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目前,基地已引進孵化市級以上高新企業28家,12項新產品新技術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2009年,三大產業基地實現稅收5億多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1/4。”冷新生說,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產業,豐城經濟實現了從地下到地上、從黑色到綠色的轉型,“資源型產業占經濟的比重已從本世紀初的70%下降到現在的30%”。
與此同時,利用富硒土壤的資源優勢,豐城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建立了富硒農業產業化基地 中國生態硒谷,吸引工商資本15億元投入富硒農業。此外,結合造林綠化工程,豐城發展了5萬畝高產油茶,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高產油茶示范基地建設縣市。
隨著機械電子、精品陶瓷、富硒農業等多元產業體系成功建構,豐城跳出了“資源陷阱”,正在步入科學發展的新天地。
責任編輯: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