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堅持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發展 尋求突破
2010年08月17日 10:46 12120次瀏覽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熱潮中,陜南如何搶抓先機、打破“瓶頸”、實現突破發展,為陜西建設西部經濟強省做貢獻?
8月13日,在陜西眉縣舉辦的首屆“陜西強縣論壇”上,在對陜南經濟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評判的基礎上,多位專家學者有針對性地提出未來、尤其是“十二五”期間陜南實現突破發展的對策及合理化建議。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陜南旅游業后程發力
在關中率先發展、陜北跨越發展之下,身為“后進生”的陜南,優越的生態環境與緊張的土地資源并存,巨大的潛動能與低下的生產力并存,強勁的經濟增速與薄弱的產業基礎并存。有數據顯示,2008年,關中、陜南、陜北全省經濟比重為63.7:14.1:25.2,陜南競爭形勢不容樂觀。縣域經濟的“短板”、產業集群的“軟肋”及資源環境的“瓶頸”,成為壓制陜南經濟發展的“三座大山”。
可喜的是,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提出陜南要盡快實現突破發展的歷史機遇下,方興未艾的陜南開始發力、亮點不斷。
這兩年里,細心的西安市民也許會注意到,每逢節假日,西安市內各大戶外媒體或公交車體上,頻頻出現陜南旅游景區的廣告,從商南金絲峽到嵐皋南宮山,從漢陰油菜花節到紫陽富硒茶文化節,陜南緊抓旅游景區和傳統節慶兩大金字招牌,精心策劃包裝、主動出擊市場,收益斐然。據悉,今年6月舉行的第十屆安康漢江龍舟文化節,吸引了近80萬游客到安康觀光,同時招商引資近32億元,“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初見成效。
2009年,商南金絲峽景區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萬人次,游客量位居全省生態景區第二位,人氣的爆漲令商南縣財政收入八年增長了近四倍,旅游井噴效應凸顯。
近幾年,京昆、滬陜、包茂、十天等高速路相繼通車,陜南成為聯系西北、華北、中南、西南等地區的戰略要地與物資集散地,因此像茶葉這樣的重要經濟作物,自然成為陜南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今年4月舉行的紫陽富硒茶文化節,令該品牌6月底成功摘取西部地區茶葉類公用品牌價值第一名。本次論壇上,就有專家建言,“協會+龍頭企業+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應當成為陜南茶葉產業化建設的方向,同時成為陜南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責任編輯: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