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戰:敦煌光伏發電招標背后的故事
2009年07月01日 9:52 8091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光伏 作者: 賈海峰
《21世紀》:這個0.69元/度的報價是否能代表當前光伏行業發電成本?
王維東:應該說不能,最近有報道說,敦煌光伏發電招標最終確定了原來投標的第二名,由中廣核等三家聯合體組成的投標體,報價是1.09元/度。
敦煌光伏發電當初招標時制定的規則是價低者得,而當時行業內大多數觀點仍是認為光伏發電應該停留在3-4元/度的價格。
0.69元/度的發電成本的確不能成為當前光伏發電的“標桿電價”。但是,沒有0.69元/度的報價就沒有1.09元/度的報價,也不會真正將光伏發電帶進“1元時代”。
《21世紀》:敦煌光伏發電招標工作結束后,能源局等部門與你們做了怎樣的溝通?
王維東:國家能源局等部門曾多次找我們調研和座談,主要就是要搞清楚這個0.69元/度的報價的合理性。經過3個月的溝通,應該說大多數來調研的主管部門都認可我們的理由。
規則變動背后:行業啟動信號
《21世紀》:你們“主動退出”了敦煌光伏發電招標嗎?
王維東:我們目前還沒有收到國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門發來的正式“退標”、“廢標”通知書。不過,就在前兩天,我們收到了甘肅省發改委發來的通知,同意我們在敦煌再開展一個1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前期工作,并參照特許權招標的相關要求,同步開展項目核準的工作。我們沒有退出這個領域。
《21世紀》:“價低者得”的規則已經改變,怎么理解?
王維東: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原本是想用敦煌光伏項目做一個試驗,待項目試驗結果總結后,才進行推廣并制定出一個標桿電價。
但是,國際金融危機形勢發生了變化,歐美等國家紛紛將新能源產業作為走出本輪經濟危機的刺激手段。在此情況下,新能源產業發展提速了。
原本打算是試驗的敦煌光伏電價,現在成了全面推廣光伏發電的一個標桿電價,也是一個全行業啟動的信號,我們服從大局,服從產業發展需要。
光伏發電現在主要看國家的財政補貼力度。目前,國家每年約50億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中絕大部分給了風電。因此,國內目前發展光伏發電的條件有限。國家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振興規劃蘊含機會。
《21世紀》:目前做多晶硅等上游產業的多為民營企業,而投入光伏發電的多是國有企業,這是否是國企新一輪“跑馬圈地”?
王維東:說國有企業跑馬圈地,證據不足,因為目前5大電力公司當中,仍有2個沒有對光伏發電進行投資。另外,光伏發電的特點是規模小,利潤低,國有企業做光伏發電,除了要做產業鏈外,就是出于自身“配額”的驅動。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