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 尾礦綜合利用潛力豐厚
2009年07月10日 10:5 8085次瀏覽 來源: 人民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本可作二次礦產資源的尾礦,卻為何不能引起礦主們的開發積極性?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對于礦主來說,比起主礦開發幾十倍的高額利潤,尾礦二次開發利用的價值往往顯得微不足道,而不被看在眼里。加之大多數礦區都設在遠離大中城市、遠離建材市場等較偏遠地區,運輸半徑的增加和市場銷路的不穩定,都使很多礦山企業視尾礦開發為“雞肋”。
此外,相比主礦開采,尾礦開發對技術要求相對較高。有專家指出,尾礦庫類似水庫,且其中混雜大量泥漿和沙石,其開發須經具備資質的專業機構制定開發方案,有專業技術管理人員指導。否則,開發過程中極易出現潰壩、垮塌等危險。
整體利用是根本途徑
實現尾礦的減量化、無害化,直至全部資源化,是從根本上治理礦山環境、走礦山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途徑。專家指出,從尾礦中回收有價成分,盡管效益可觀,卻不能從根本上減少尾礦的數量,尾礦壓占土地、破壞和影響環境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為此,加快尾礦整體利用的科研開發顯得更為重要。
上世紀70年代,粉煤灰和煤矸石被煤礦企業視為難以處理的垃圾,礦主們為躲避環保部門的罰款,常常要花錢雇人將其弄走。而今,經過科研開發,當初的“垃圾”成為鋪筑高速鐵路、燒磚、發電的上好原材料。不但其占地、污染等問題得到解決,且“一車能賣20塊”。因此,成熟的技術加上市場,是礦山企業積極參與尾礦治理與開發的保證。
目前,已有不少礦山企業或投資商看重尾礦回收風險小、收益確定等優點,聯手科研部門進行尾礦再回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北京東方建宇混凝土技術研究院致力于尾礦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尾礦砂進行適當處理后,作為細骨料成功用于預拌混凝土中,其生產工藝已應用于各類工程建設中,其代表性工程包括首都國際機場擴建三期工程和央視新臺址建設工程。
除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加快科研開發外,業內人士也呼吁建立一套有效的政府監管體系,完善和加強“礦山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法規的立法和執法。專家指出,對于尾礦的資源屬性、權屬、管理體制等,并沒有哪一個部門、哪一部法律或規程中作出過明確規定。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協調、獨立完善的資源綜合利用立法體系值得期待。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