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天平:誰該為力拓索賠90億買單
2009年07月13日 9:18 10005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鋁資訊 作者: 王潔
中國鋼鐵業“身心受困”
力拓提出索賠要求,在中國鋼企看來,“就好像金融危機從來沒有發生過似的”。上述鋼廠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2008年中國鋼廠所需支付的長協價,乃是在2007年基礎上創紀錄上漲“79.88%—96.5%”后的結果。而目前的鋼價水平,仍在2007年水平以下。
“去年的市場情況,是長協機制誕生以來、從未有過的非常特殊的情況,現在礦商對我們提出索賠,實在是難以理解。”上述人士表示。
由于礦商近年來在供求關系上的獨大地位,鋼企在力量上無法與之抗衡。“不少國際礦商的股東,多由投行、基金構成。金融資本是追求超額利潤和報酬的,已經到了不惜損害長期合作伙伴、破壞共贏原則的地步。”有鋼鐵業內觀察人士向記者指出。
特別是三大礦商之間的默契,彼此間是否有“串聯”,中方亦沒有辦法求證。“這是中國鋼鐵業面臨的最大兩個困境。”
除了外部壓力,內部壓力也同樣令中國鋼鐵業“身心受困”。這包括長期以來“兩個市場”——長協礦與現貨礦并存,這一中國鐵礦石市場獨一無二的怪狀。
長協礦為每年經過買賣雙方談判、在下一個財年內確定價格的鐵礦石,礦商借此鎖定供應量,鋼企由此鎖定成本。進口長協礦,需要由商務部批準的資質,目前我國共有112家鋼廠和貿易商具備。
但自2004年(即中國首次參與國際鐵礦石談判)以來,由于中國鋼鐵產能的擴大和經濟建設需求,對于鐵礦石的訴求猛增。2008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總量已達4.44億噸,占全球海運鐵礦石總量的52%。
沒有長協礦進口資質、卻需維持生產經營的更廣大的鋼廠們,營造了一個完全隨行就市的鐵礦石現貨市場(即“現貨礦”)和現貨價格。
上述鋼鐵業人士告訴記者,中國鋼鐵業本身有太多需要修正之處。除了亟需控制行業產能、通過兼并重組提高集中度外,還包括“這些年來,不應該任現貨市場被炒作到現在這個樣子”。
2008年四季度前,“現貨價”與“長協價”的差價最高達到近100美元/噸。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