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業:技術高度與市場深度 開辟農村市場
2009年07月20日 10:5 4740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鋁資訊
在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人和路23號興發鋁業的門口,每天都排著長長的貨車隊伍,等著出貨。
“雖然金融危機讓我們的外銷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內銷沒有受到影響。從目前掌握的銷售數據來看,首季度國內銷售至少同比增長20%。”興發鋁業經營部部長黃結玲對記者坦言,“興發的內銷依舊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當然,如果沒有金融危機,也許增幅會更大一些。”
國外市場銷售遇阻,國內市場卻別有洞天。
據了解,從去年年末至今年一季度,在出口不利的形勢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一線鋁材企業紛紛加速國內市場布局,其中三四級市場成為重點投入區域。
與此同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廣東鋁產業的“集中化”發展趨勢悄然提速,在行業增長普遍收縮和放緩的前提下,產業的技術創新、銷售增長等核心優勢正在加速流向一線鋁廠。
危中求機
興發鋁業可以說是廣東鋁業的一個縮影。
近日,興發鋁業正在搬遷工廠至更大規模的三水生產基地,明年預計產能可到達15萬噸。同時,本報記者從興發鋁業了解到,興發鋁業已經在四川成都興建廠房,明年完工,一期產能可達5萬噸。
“今年春節后,手頭訂單有7330噸,雖比去年同期少了50噸,但是在金融海嘯的環境下,已經好于預期,且其中大部分是年度訂單。公司最近還接到總量近萬噸的幾張大單。”興發鋁業執行董事王志華對記者介紹說。
興發逆勢擴張的信心來自于其在金融危機考驗下“立危墻而不倒”的產銷。
“首先是因為公司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從營銷戰略上率先作出調整,迎合國家經濟戰略的方向,加大了內銷市場的工作力度。”黃結玲表示。
面對出口疲軟的形勢,興發鋁業出口部副部長丁丹給出的應對措施是,盡量穩住現有市場,同時轉戰其他國外市場。
“由于興發鋁業的出口比例較小,因而整體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但原有的歐洲、澳大利亞、美國等出口市場確實比較疲軟。為此,興發鋁業加大出口市場的開拓力度,轉戰西非等此前未主動涉足的市場區域。從目前市場反饋信息來看,新增的市場區域基本可以彌補因原有市場需求疲軟所帶來的損失,因此全年來看,預期出口額不會下降,可能會有小幅提升。”丁丹說。
與此同時,興發鋁業也抓緊機會謀求轉型。
由廣東省科技廳主導、興發鋁材等一線廠家參與制定的《廣東省鋁工業技術路線圖》在指導企業研發創新活動中已經初見成效。
興發鋁業技術副總吳錫坤介紹,受路線圖的指引,興發鋁業投資1200萬元研發“等溫快速擠壓技術與裝備”,成為廣東省科技廳的重大專項計劃,項目成功后,能提高生產效率50%,降低生產成本10%,每年創造經濟效益3000多元。同時,也為中國鋁產品進入海外市場,樹立國際一流鋁材品牌奠定技術基礎。
轉戰二線市場
目前,出口部分占大瀝鋁材企業總產能的30%左右,海外市場的萎縮使一些鋁材企業出現停機待產的現象。
于是,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成了當前緩解出口不利的最佳選擇。從去年末開始,大瀝一線鋁材企業加快在國內市場布局。除了鞏固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傳統的“勢力范圍”外,今年以來,大瀝鋁材企業在安徽、湖北、湖南、福建等地的新建項目也陸續動工或投產。
大瀝鋁材企業的普遍做法是,圍繞中心城市建立垂直營銷網絡,依托各級專業市場將觸角由城市延伸至農村。其中,廣東偉業鋁材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的二、三期項目正加緊建設,待投產后,該公司在江蘇的產能將超過10萬噸,產品將增強對兩江及周邊地區的覆蓋。
黃結玲表示,中國廣大農村市場孕育的市場蛋糕可能超過一線城市,相比于競爭白熱化的一線城市,農村市場顯得粗糙、零散,這將對廠商的營銷策略和手段提出新的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金融危機下的中國鋁業[16.10 6.91%]轉戰國內市場是順勢而為之舉,而奪取國內的二級市場將是商家下一站角逐的主戰場。
廣東鳳鋁鋁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志銘介紹,從去年3月起,鳳鋁就開始實施了應對“國家取消出口退稅”政策的辦法——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把市場往三級和農村市場傾斜,取得良好成效。在去年出口比例由最高峰時接近40%急降到12.8%的情況下,鳳鋁去年全年的總銷量仍然增長了25%。
廣東華昌鋁廠副總經理武衛社介紹,早在2007年,該企業就做出轉攻二、三線城市,縣和鎮街市場的戰略部署。
武衛社解釋說,當時公司意識到房地產市場的“過熱”,為了避免因一線城市工程項目受到沖擊而影響產品銷售,決定提前進行市場調整,將開拓重點放到國內二、三線城市。
因此,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不但未影響該廠生產銷售,國家隨后增加的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的政策反而使得華昌鋁材逆勢飄紅,其在二、三級市場和農村市場的銷售量大幅攀升,去年該廠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4%,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18%。
“在農村,自有建房增量相當大,特別是內地,因為現在鋼鐵、水泥都便宜了。”劉志銘說。
責任編輯: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