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河東:科技創新推進五金產業科學發展
2011年08月16日 23:40 580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新技術
云集名優特新各類五金機電產品3萬余種,每天數十個集裝箱發往全國20多個省市,年交易額突破70億元……這,就是“五金重地”臨沂市河東區帶來的產業傳奇。
這樣的傳奇每天都在上演。近日,記者獲悉,順應建設五金高端產業以及五金市場向北部區域集中、集約發展的大勢,作為河東區委、區政府規劃的五金機電新航母——— 五金機電物流城,正有條不紊地加速建設。隨著項目的推進和投運,一座現代化高端五金之城呼之欲出。
記者慕名來到素有“中國五金產業工貿城”和“中國鑄造產業集群試點區”稱號的河東區采訪。這里,生產銷售方式的嬗變讓記者為之一振:設施陳舊、規模偏小、交易方式落后、布局不合理等不適應未來發展方向的傳統五金市場,已被一個個功能齊備、方便快捷、配備現代物流、具備現代展示交易功能的大型展銷項目所取代,引領著國內五金行業發生“脫胎換骨”的質變。河東五金正以產業升級為方向,推動五金由傳統產業邁步高端產業。
火花四濺,電弧閃耀,焊接機器人不知疲倦地忙碌,整個生產過程無不閃耀著科技的威力。這是記者在天一液壓公司生產車間內見到的場景。公司副董事長魏洪杰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的產品已成功打入山河智能、湖南江麓、中聯重科等上市企業,成為這些國內知名企業的主要配套生產企業。”訂單吃得“飽”,產品受青睞,天一液壓公司成為河東五金科技創新的執牛耳者。
天一液壓公司是近年來河東五金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1至7月份,天一液壓公司實現產值同比增加38.2%,全區五金產業產值達43.7億元,出口創匯額2000萬美元,實現利稅3.52億元。
河東五金制造加工業具有悠久的歷史,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就以生產剪刀、錘子等五金工具而全國聞名,素有“五金之鄉”的美譽。臨沂五金城機電經營戶賈瑞云告訴記者,九曲街道獨樹頭村一帶曾盛產“沂州刀剪”,過去憑借爐火純青的工藝,錘、鑿、剪、鋸、銼等“小五金”馳名蘇、豫、皖并遠銷東北三省。享譽已久的河東五金鋼材市場,因買全國、賣全國,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
然而,時過境遷,傳統五金產業因缺乏創新意識、技術水平落后,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要。河東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立足傳統五金產業優勢,高點定位,強力運作,堅持把五金加工業作為該區優勢產業重點培育。目前,河東區已發展4個五金制造加工業鄉鎮、82個五金加工專業村、590家五金制造加工企業,5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21家過5000萬元的企業。2010年,該區五金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6億元,出口創匯3222萬美元。五金制造加工業已成為河東獨具特色的支柱產業。
實施科技帶動、走以質取勝的路子,已成為河東五金產業快速發展的秘訣。近年來,該區五金企業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的發展理念,建立技術研發中心,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大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大多數五金企業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專利產品,其中強盛工具、力士達等公司產品質量一直保持同行業領先地位,并暢銷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為提升五金知名度,該區積極實施“品牌爭創”工程,鼓勵五金企業創建品牌、開拓市場。對企業開展的品牌創建、名牌申報、產品質量認證、進口國技術認證,以及設備更新改造、技術研究創新、實驗室建設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均給予資金獎勵和政策扶持。山東啟陽工具有限公司成功推出“臥式千斤頂”,年產140萬臺,100多個型號、產品出口東歐、美洲和東南亞等地,目前市場占有率躍居全國第二。天一液壓公司瞄準“211工程”重點大學加強產學研合作,新推出的無污染、環保型液壓油缸具有自主產權,產品供不應求,去年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大幅提升。
良好的產業基礎需要有方便快捷的物流作為支撐。在五金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河東正向著打造江北地區最大的五金物流基地闊步邁進。改造提升后的五金鋼材市場擁有店鋪3265家,國內860家企業在這里設有經銷點,帶動10萬余名群眾從事配套生產加工、倉儲、運輸信息配載及餐飲服務。依托東立五金機電物流城,以完善物流配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全程管理四大功能為核心,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以信息化領跑傳統市場,大大提升了五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新規劃的五金市場將引入現代化商貿物流理念,促進傳統市場網絡和現代經營理念的快速提升,力爭建設成為集綜合購物、信息服務、博覽展示為一體的全國五金產品集散中心。
由傳統到高端,由制造到“智造”,傳統五金產業的華麗轉身宛如鳳凰涅槃。現在,河東傳統五金產業已被技術含量高、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強的眾多現代化企業取而代之,走上了科學跨越發展之路。河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華東地區最大五金類產品集散中心、國內同行業第二大批發市場、江北地區最大五金專業批發市場。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