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呼吁澳大利亞政府加大開放力度
2009年07月27日 11:17 4589次瀏覽 來源: 經濟觀察網 分類: 鋁資訊 作者: 劉偉勛
7月27日消息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冶集團”)擬派往澳大利亞工作的眾多技術人員,因為無法通過澳方規定的雅思考試而使項目受到影響,這讓中冶集團副董事長沈鶴庭感到有些頭疼。他在日前向澳方提出呼吁,希望澳大利亞政府能在投資審查,當地勞工雇傭、勞工準入等方面,給中國企業更大支持和幫助,為西澳礦產資源和基礎設施投資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7月23日上午,沈鶴庭在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主辦的“澳中合作——西澳礦產資源與基礎設施投資”研討會上進行演講時,發出了上述呼吁。他在會后對本網表示,澳大利亞在勞工準入方面,要求中國派出的技術人員按照澳方的英語等級進行考試,這種做法不盡合理,希望能進行調整。
在同一研討會上,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熊維平也含蓄地表達了對澳方加大開放力度的期待。他在發言中表示,希望中國企業的投資能繼續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支持,包括享受國民待遇,投資初期的稅收優惠,澳方提供優惠的基礎設施服務,以及更加鼓勵中國企業對澳投資。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在大量購買澳州出產的鐵礦石、煤炭等產品的同時,近年來越多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到澳大利亞進行投資。以中冶集團為例,該公司今年6月獲得批準,以4億澳元(約合26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蘭博特角礦業公司位于澳西部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石項目。2007年,中冶集團與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合資開發位于西澳大利亞州的SINO鐵礦項目,中冶集團持股20%,并成為該項目的EPC總承包商。
中冶等中資企業在澳大利亞實施項目時,遇到了很多挑戰和困難。其中之一就是澳方在勞工準入方面較為嚴格的限制。
據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維紋,在中冶蘭博特角項目中,由于一些礦品位較低,需要較多的專業技術人員,而澳大利亞當地的人力資源無法滿足。中冶擬從國內選派技術人員赴澳工作,但由于部分員工的英語水平短時間內無法達到澳方要求,使得項目進度受到拖延。
“我們的項目在高峰時需要2000名技術人員,將來投入生產后也需要500人,但因為外語因素而使員工赴澳受到限制。”鄒維紋說。
此外,一些中國企業反映,澳大利亞在審批外國投資項目時,速度較為緩慢。例如,中冶蘭博特角項目僅環評一個環節,走完全部程序就需要一年多時間,中間進行公示時只要有一個人提出異議,公司就必須進行回復,并對報告進行修改完善。
中冶蘭博特角項目原計劃兩年內投產,但從目前的進展來看,這一目標很難實現。
澳大利亞西澳州州長科林·巴奈特7月23日也出席了“澳中合作——西澳礦產資源與基礎設施投資”研討會。對于中國企業的呼吁,他表示,澳方重視鼓勵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的優質項目進行投資。政府對中國企業會給與更多的關注,也歡迎中國企業就項目實施中的具體問題更多地與政府進行溝通。
不過他表示,澳方對國外投資者一視同仁,不會給與中國企業特殊的優惠政策。
責任編輯:hoping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