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拉長產業鏈條 拓寬發展空間
2011年08月19日 9:6 719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生態鏈”串起來
“黃金鏈”造出來
高效的蔬菜種植基地生機盎然,瓜果飄香;連綿起伏的山丘上,荔枝、龍眼果實累累綴滿枝頭;掩映在綠樹叢中的一幢幢鋼筋水泥樓房邊,老人圍坐在綠樹下閑聊,小孩則在一旁嬉鬧……盛夏時節,藤縣濛江鎮健良村豐收喜人。
該村推行以沼氣為載體的“豬(魚)-沼-菜(果)”循環立體種養可持續發展模式,把一條條循環的“生態鏈”串聯起來,編織成一條條“黃金鏈”,鼓起村民腰包。
何福華是健良村的生豬養殖大戶,每年出欄生豬1100多頭。“目前生豬存欄310多頭,再過1個月就可以出欄,按當前價格銷售,這一批出欄能賺十幾萬元!”看著豬圈里膘肥體壯的生豬,何福華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
在豬場旁邊,何福華修建了一口20立方米的沼氣池,利用沼氣廢渣以及豬糞種植荔枝、龍眼600多畝,并承包了一個28畝寬的水塘養魚,用豬糞種植出來的青草喂魚。“種的、養的都是通過循環方式"一條龍"產出,產品綠色環保,每年這兩項收入30多萬元。”何福華對自己摸索出來的循環生態種養方式很是得意。
在健良村,像何福華這樣的種養大戶有30多戶,他們都采取同樣的循環種養方式。這種鏈式循環種養,讓健良村養殖戶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目前,村里蔬菜種植基地800畝,荔枝、龍眼園3500多畝。全村的沼氣池可以同時為蔬菜種植基地和荔枝、龍眼園提供1.25萬噸沼渣和1.4萬立方米沼液,可節約生產成本50多萬元。農業產業基地規模的擴大,也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該村土地流轉收入70多萬元,常年在蔬菜種植基地和荔枝、龍眼園務工的村民有50人,年務工總收入達到84萬元。
[1] [2]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