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初顯良好效益
2011年09月13日 14:58 3897次瀏覽 來源: 人民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從天津市商務委獲悉:全市商務系統以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擴大市場主體、擴展網絡布局、深化產業鏈條、提升載體功能和加強行業管理等多種手段,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目前,天津市再生資源試點企業已發展到35家,經營單位2000余家,回收站點5100多個,從業人員3萬余人;已建及在建初級分揀加工中心9個,專業集散加工中心12個,產業園區1個,信息中心1個。據對326家企業的統計,2010年回收總量達650萬噸,銷售額200億元。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已經初顯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制定完善規劃,加強宏觀引導。通過制定出臺《天津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建設規劃》,明確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為原則,推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向規模化、連鎖化、產業化和資源化發展的方向發展。經過3-5年時間的努力,努力在社區覆蓋面、集中分揀比重、規范管理方面實現三個90%和產廢再利用達到80%的總體目標,形成社區回收網絡、初級分揀加工中心、專業集散加工中心、產業園區及信息監測交流平臺為重點的、較為完備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并進一步完善資源再利用布局標準、物流途徑和渠道等。
——完善政策措施,加快體系建設。為加快推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對社區回收站點建設每個給予5000元資金補貼;分揀加工中心項目每個給予400萬元的專項資金補貼;對部分專業集散加工中心和產業園區等21個重點項目建設給予減免稅、土地劃撥等政策扶持和服務促進;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國家級廢舊電子回收拆解處理示范基地——靜海子牙環保產業園建設,給予財政稅收等多方面重點支持。通過政策支持和吸引,靜海子牙產業園區等涉及廢電子電器、廢機電產品、廢機動車、廢塑料各類企業已累計超過140家,年拆解加工銅、鋁、鐵、橡膠、塑料等廢物資達100萬噸,成為天津市“城市礦產”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重要基地。
——培育龍頭企業,發揮示范作用。一是注重依托龍頭推進項目建設。通過逐級申報的方式先后篩選出35個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作為項目主體,并將政策資金集中使用,帶動企業投資5億多元,不僅保證項目質量,而且加快了項目進程;二是注重依托龍頭打造產業鏈條。按照專業化分工的要求,通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市場資源的整合作用,建設專業特色突出、集約化程度高的再生資源產業鏈。將全市7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整合為天津市唯一一家公司,設立國聯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中心,年拆解能力可達10萬輛,年產廢鋼30萬噸;TCL奧博廢舊家電回收拆解中心,年處理廢舊家電、電腦等固體廢棄物可達10萬噸;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不銹廢鋼集散基地濱海英馳集團,年加工、交易不銹廢鋼8萬噸,廢鋼爐料12萬噸,營銷額突破30億元,已成為“太鋼”和“天鋼”重要的原料供應商;天津海泰廢舊輪胎循環利用基地,年回收利用3萬噸廢輪胎和膠粉,產出改性瀝青10萬噸,銷售額達1.6億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利用廢舊輪胎研制膠粉改性瀝青生產基地。通過龍頭帶動,在天津形成廢不銹鋼、廢鋼鐵、廢舊金屬、廢機動車、廢電器、廢紙、廢舊輪胎、廢塑料、再生膠等十幾個產業鏈,促進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產業化發展;三是注重龍頭企業的品牌化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強化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營銷宣傳,塑造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形象,已形成多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再生資源品牌,如“濱海英馳”、“萬家利”、“綠天使”、“匯鑫”、“華合”、 “海泰”、“玖龍”等品牌,對增強和提升再生資源行業競爭力起到積極作用。
——強化規范管理,促進健康發展。本著“規范、提升、深化、發展”的思路,將強化行業管理作為重要內容,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在建設規范方面,制定《關于加快天津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發展若干意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辦法》、《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建設規范》、《再生資源分揀加工中心建設規范》、《關于加強重點建設項目監督管理的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在經營規范方面,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從業人員規范》、《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自律公約》等,促進了全行業服務質量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此外,還完成1600多家企業的備案登記工作,占應需備案登記的80%。商務部門和財政部門,開展再生資源企業退稅工作,2009-2010年兩年,退稅戶數共計429戶,為企業退稅2億元,支持了企業發展。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