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回暖 中孚實業二季度利潤增114.72%
2009年08月12日 9:10 1548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有色市場
8月11日,中孚實業股價下跌4.8%報收24元,但這并不影響其“有色王”的華麗身姿。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這個有色領域的黑馬連續狂飆,股價從11元左右上摸27.6元,最高漲幅超過150%。
“如此的漲幅估計連中孚自己都看過不去了。”一位券商分析師對本報記者笑言,一個月之前中孚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其2009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27.71%,利潤降幅更是達到72.86%,盡管如此,資金對其追捧的熱情并未絲毫打折。
“下游好轉是毋庸置疑的,這對中孚的股價有所支撐。”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都做出如是表示。據了解,由于有色行業回暖明顯,中孚實業二季度的利潤增幅已達114.72%,而這個成績目前看來還將維持。
自備電廠危局顯威
地處河南鞏義的中孚實業,產品主要為鋁產品、含鋁錠和鋁加工品,主要銷售市場為國內。其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47億元,同比下降27.71%;實現凈利潤8168萬元,同比下降73.84%。與此同時,公司的營業利潤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6.55%下降到9.47%。
中孚實業表示,業績下降是由于經濟危機的持續影響。鋁及鋁加工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而鋁錠價格的波動是影響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公司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因為產品都是鋁型產品,所以彈性比較大,受市場影響的波動比較大。”某基金公司有色金屬研究員對記者介紹說,2008年10月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外鋁價開始暴跌,此后國內長江市場現貨鋁價一度跌至11000元/噸,較2008年最高價下跌50%。不過,今年初以來,伴隨相當部分產能的消失和國家儲備局對鋁錠的收儲,以及4萬億經濟政策和十大行業振興規劃的刺激,鋁價開始止跌企穩。
這在中孚實業的身上表現尤其明顯。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業績下滑,但其環比成績卻相當驚人。有數據顯示,中孚實業一季度營業收入1.65億元,二季度則上升到13.15億元;一季度凈利潤2594萬元,二季度則上升到了5573萬元,環比上升114.84%。
“中孚實業率先復蘇的秘訣來源于自備電廠,現階段公司將至少有69%的產能電力能夠實現自給,未來100%自給電能也為期不遠。電價將較全行業低15%左右,僅電力一項噸鋁生產成本比全行業低900元左右。”西南證券分析師蘭可表示。
下半年或許更出色
不過,鋁價的回升也許是更為有力的推手。目前,上海期貨市場的鋁價早已由去年底接近1萬元/噸升到了現在的超過15000/噸。“目前看來,超過12000/噸的價格還是有一定的抗跌性。”浙江大地期貨研發部高級分析師彭國梁對記者稱,“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
海關數據顯示,7月我國氧化鋁進口61萬噸,1-7月氧化鋁進口為329萬噸,同比增加17.5%。而與此同時,全球鋁消費也開始上升,6月份鋁消費環比增長6.6%。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下游行業的復蘇。根據美國公布的數據,目前美國汽車銷售量已開始上升,汽車商已經在開始儲備鋁庫存,5月份的原鋁進口大幅上升;此外,美國住宅建筑商協會公布7月美國房屋營建商信心大增,超越市場預期,升至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同時,北美鋁廠最新的產品訂單數據也得到改善,6月份的訂單指數(除鋁罐)為63.7,雖然仍較去年2月份時低了27.9個百分點,但卻比今年2月份的最低點高出15.1個百分點。
國內的情況也趨于好轉。7月31日中國鋁業宣布,自當日起將氧化鋁現價上調100元/噸至2400元/噸,這是中鋁四個月來的首次調價,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次調價。
此外,據統計,由于價格回升,中國冶煉商自3月以來已重啟了將近300萬噸閑置及新產能,另外100萬噸產能預期會在11月之前開工,進而提振氧化鋁需求。
東北證券分析師諸利達認為,中國房地產行業以及汽車行業銷量的回升有望帶動著兩個行業的投資,從而刺激對電解鋁的需求,雖然中國電解鋁行業過剩的狀況仍然比較嚴重,但隨著下游需求的恢復,過剩情況會有所好轉,預計下半年電解鋁價格將逐步回升。
“三季度肯定比二季度還要好。”據上海長鋁經貿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智慧介紹,年初往往是有色金屬行業的淡季,而從8月份開始,金屬行業將進入需求旺季,因此,今年有色金屬企業的業績維持現在的成績是不成問題的。
責任編輯: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