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產能 不能忽視市場需求
2012年01月12日 16:21 5582次瀏覽 來源: 中國網 分類: 鉛鋅資訊
對于淘汰落后產能,中央政府一直精進不休,同時也取得了驕人成績。
2011年全國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地,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為:煉鐵2653萬噸,煉鋼2627萬噸,焦炭1870萬噸,鐵合金185.7萬噸,電石137.5萬噸,電解鋁60萬噸,銅冶煉29.1萬噸,鉛冶煉58.5萬噸,鋅冶煉33.7萬噸,水泥13355萬噸,平板玻璃2600萬重量箱,造紙744.5萬噸,酒精42.7萬噸,味精8.3萬噸,檸檬酸1.45萬噸,制革397萬標張,印染17.3億米,化纖34.97萬噸。
上述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中,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省煉鐵、煉鋼、焦炭、平板玻璃、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較重;河北、山西、遼寧、浙江等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后任務較重;湖北、山東、浙江等省印染行業淘汰落后任務較重;湖南、內蒙古、貴州等省份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較重。
2011年年底,工信部又發布了 “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任務,與“十一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確定的12個重點工業行業目標任務相比,“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增加了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等7個行業,電解鋁、鐵合金、電石、水泥、平板玻璃、造紙等6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有所增加。
之所以繁贅地列出這張減排任務單,只想說明中國淘汰落后產能任務之艱巨、形勢之復雜。雖然,國家要求對未按規定限期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將通過吊銷排污許可證、停貸、停地、停電、停項目審批、吊銷工商營業執照等手段和措施,堅決遏制高耗能企業的生存,但是一些被淘汰高耗能項目仍能改頭換面得以重生,或落后設備并沒有徹底拆除,或向中西部乃至落后地區轉移。
政策不可謂不嚴厲,決心也不可謂不大,已成“死灰”的落后產能緣何一再復燃?記者以為,這些措施過于強調行政手段,而忽略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所起的關鍵作用。
中央與地方在長期任務和短期目標之間存在差異,淘汰落后產能對當地政府而言可能就是“自翦羽翼”,意味著就此可能失去一部分GDP和財政收入,此外對就業、居民收入、相關產業也會產生較大影響。
雖然,中央對淘汰落后產能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涉及國土、水資源、信貸、環保等多方面的約束,但具體到自身的實際利益,地方層面很難堅決執行,有些基層政府對落后產能甚至采取默許或支持態度,無疑地方政府的趨利行為加大了淘汰難度。
目前這些措施更多強調了對落后產能的限制性、約束性作用,其引導性、激勵性作用不明顯,導致在具體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較大阻力,效果不甚明顯。比如,最近連續幾年全國有三分之二的省份存在對高耗能企業并未執行差別電價問題,從中可見地方政府對堅決執行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心猿意馬。
其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決不是一關了之,其牽涉GDP和財政收入損失、人員安置、資本沉陷等諸多經濟和社會問題。但當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央更多強調了責任和義務,對地方政府、業主、職工的損失補償問題考慮不多,缺乏對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的系統全面研究,使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受到了來自基層利益相關者的阻力。
落后產能存繼的唯一條件是在市場中有競爭優勢,其同先進大企業競爭中仍有利可圖的主要原因是其諸多外部成本沒有內部化,如資源消耗成本、環境成本、社會成本等,在這種條件下落后企業反而更具有成本優勢。所以,應通過一定的經濟調節手段促使諸如環境、資源等外部性成本在落后企業內部化。落后企業的產品沒有了市場競爭能力,其存在的必要性也無需多言了。
一言以蔽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一定要強于政府這只手,在淘汰落后產能這種中觀領域依然如是。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