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全面解析電鍍行業概況及污染治理
2012年03月15日 10:44 13022次瀏覽 來源: 慧聰 分類: 鉛鋅資訊
二、電鍍污染逐漸“消費”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雖然這些重金屬污染危害很大,但更為可怕的是,大自然對重金屬的降解作用微乎其微,重金屬污染物可以在空氣中,特別是在水中、土壤中持久的發揮他的危害作用,不是幾年,而是幾十年、幾百年。
據推測,很多電鍍工業區排污口的廢水都被排入河流,經常導致河流連續出現魚類大面積死亡,附近流域的魚蝦、貝類絕跡。電鍍廢水“威力”如此之大,究其根源可能就是廢水中的氰化物所致。
另外,廢氣也是電鍍業的一個重要污染源,其有害物質主要是硫酸、硝酸等腐蝕性很強的酸霧。電鍍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包括COD、Cr、氨氮、磷在內的多種污染物,但其最具代表性的仍是重金屬污染物。就重金屬污染來說,電鍍行業是僅次于礦山冶煉及蓄電池制造這兩大產業的污染大戶。
因此,對于電鍍行業來說,減少、降低重金屬污染已是行業發展的頭等大事,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
三、電鍍工業成為我國必不可少的產能之一
由于污染,特別是重金屬污染的存在,電鍍企業在不少地方成了“過街老鼠”,有些地區領導干脆直接采取關、停或驅逐出境的辦法來進行躲避,致使一些電鍍企業戰戰兢兢,如頭懸利劍。但為何一直收效甚微?
1.電鍍是我國工業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我國的工業生產中,不但傳統的機械、輕工、家用電器、建筑等行業離不開電鍍,在新興的IT、電子產業中,電鍍的身影也隨處可見。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鍍新技術的不斷出現,電鍍的作用已不在限于產品裝飾及單純的防護,而更多的體現在各種特殊功能上,它已經成為汽車、電子、航空航天、能源等新興工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成為飛船、火箭、衛星、地鐵等高端產業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毫不夸張地說,離開電鍍,這些企業將舉步維艱,甚至根本無法運行。
2.電鍍行業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因素(數據截止至2010年)
中鍍協的調查表明,在我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電鍍行業發展越迅速。在我國經濟先行的沿海地區,電鍍企業不但數量多,而且規模大,技術先進,產值也高于其他地區。據統計,經濟總量居全國首列的廣東,有電鍍企業1191家,數量占全國的23%(僅珠三角就有1000家),產量占全國的30%,其2010年產值卻達500億/年,占了全國的50%,從業人員26萬人。.三角地區的上海、蘇州、無錫三市,電鍍企業數量占全國的7%,產量占8%,占全國的產值卻高達18.9%,這些數據說明,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電鍍業的同步。
因為電鍍屬加工性質,其產值往往不大,對地方GDP的貢獻不明顯,往往得不到重視。但實際上,作為工業配套行業,它的作用是不能單純用GDP的大小來衡量的,而是應該看它對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的關聯度。有專家調查分析,電鍍業對相關行業的關聯度,視不同地區及不同行業不同,大致在40-80之間,就是說,電鍍業一個億產值,對應著40-80億GDP。據無錫某金屬表面處理精飾園調查提供的數據表明,他們的產值為7億多元,但影響關聯著800億左右的GDP,而有關資料也認為,廣東地區的GDP中約有30%以上與電鍍業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3.電鍍的污染包括重金屬污染是可以防治的
人類要活動,就會有污染,作為個體,人類每天呼出的二氧化碳、三餐后的排泄,都會造成環境污染,更不用說人類所進行的各種活動了。大規模工業生產不產生污染是不可能的事,我們的任務是少產生污染物,如果產生了,就要將其處理好,使其對環境污染降到最小。
多年來,由于對環境污染的危害認識不足,片面追求發展,電鍍業和不少其他行業一樣,已經對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廣東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鄉村企業及民營企業大發展,不少電鍍企業化整為零“上山下鄉”,加之因電鍍生產設施簡單、投資小、工藝方便,上馬快,幾個人、幾個缸就可以起步,致使電鍍企業星羅棋布,造成了一次電鍍污染的大擴散,惡果嚴重,令人嘆息。
近年來,在各地政府的重視下,在有良知企業家的努力下,特別是在新的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及諸如太湖流域條例等地方環保法規嚴管下,應該說,電鍍企業對環境污染已有所遏制,部分地區環境有所好轉,但整體上,電鍍業污染特別是重金屬污染對環境的影響依然嚴重。與環境的承受能力、社會的容忍度及國家的要求差距不小,要走的路還很長,仍需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