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重金屬污染民間調查報告
2012年04月17日 9:30 9915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鉛鋅資訊
“我們在調查走訪2009年震驚全國的"嘉禾血鉛污染事件"爆發地郴州市嘉禾縣廣發鄉白覺村金雞嶺自然村時發現,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村民的補償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但是新的冶煉廠卻死灰復燃,其規模和數量遠遠超出當年的三家,只是不冶煉鉛礦而已。”在一份名為《湘江流域環境質量與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報告》里對湘江流域的現狀有如此的描述。
去年9月4日開始,一個由政府官員、企業顧問、《瀟湘晨報》記者、中國工業污染防治協會、湖南農業大學等高校的老師、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長沙綠色瀟湘等領域的環保志愿者組成一個調查隊伍,從長沙開始,先后走訪了廣西境內的湘江源頭區,湘江流域永州、衡陽、郴州等8個地級市,東安、臨武、衡南等32個縣市區,瀟水、蒸水、舂陵水等16條一級支流,桃林河、甘溪河等7條二、三級代表性支流,三十六灣、水口山等7大礦區,行程8000多公里,歷時一個多月,最終形成了《湘江流域環境質量與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報告》等專題報告。
據本報了解,《湘江流域環境質量與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報告》等將成為今年7月份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湖南省湘江管理條例》時的參考資料。
礦區水質重金屬嚴重超標
湘潭市竹埠港化工區的一個排污口直接向湘江排污水。
在力合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提供專業的水質監測技術支持下,上述環保志愿者調查隊利用移動式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對21個湘江干流的控制斷面、19個匯入湘江的支流斷面、18個湘江干流的污染點源、7個礦山面源污染點、35個居民生活飲用水、4個洞庭湖區斷面等共計102個點位的水樣水質情況進行了抽樣分析。
結論是“發現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依然存在隱患”。
工業園區,老礦區和重大環境突發事件地區成為該調查隊調查的主要地區。調查隊通過對湘江流域的主要工業園區的10個排污口,4個居民飲用水源進行了水質檢測。
調查結果顯示有5個污染排放口超標,3個居民飲用水源水質超標。
衡陽水口山、湘潭竹埠港,都是湘江流域范圍內分布的重點工業區之一,也成為國務院批準的《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中要求重金屬污染治理的七大重點區域。
在衡陽水口山某冶煉廠排污口,調查隊對水樣進行采集并檢測,結果顯示8項檢測指標超標,其中鉛超標298倍;在湘潭市竹埠港化工區,發現一個排污口直接向湘江排污水,紫紅色的污水在光天化日下赤裸裸地直接排向湘江。
“衡陽水口山礦區的情況是湖南重金屬污染的一個典型,也只是一個縮影,在湘江流域的七大礦區均有存在。”上述報告顯示。
為了發展有色經濟,分布在湘江流域的衡陽水口山、郴州三十六灣等礦區都有上百年的有色金屬開采歷史。
但由于大規模亂挖亂采、違法選礦洗礦,造成河道千瘡百孔、河水渾濁不堪,礦區洗礦水基本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措施直接排入湘江。
“這類污水排量大、重金屬污染因子多、超標因子濃度大、排放無規律,對湘江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直接產生嚴重污染,對湘江飲用水安全構成巨大威脅。”上述報告舉例,郴州宜章縣瑤崗仙礦區是世界鎢都,由于對尾礦沒有進行很好的處理,很多洗礦水和尾礦渣直接進入到湖南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東江湖,調查隊在瑤崗仙礦區山腳下采集到的水樣,檢測顯示鋅、鎘、鉛、錳等重金屬都超標3至17倍,瑤崗仙流到東江湖入湖口的水樣幾個重金屬元素也超標2到12倍。
“這說明湘江流域以工業園為代表的點源污染情況依舊嚴峻。”參與調研的湖南省人大環資委辦公室副主任劉帥介紹,在調查中發現,湘江流域生態環境遺留問題突出,很多地方甚至還在惡化。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