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銅采購機制生變 企業借期貨避險
2012年04月25日 9:5 4237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3月份進口廢銅43萬噸,1—3月份廢銅進口總量為106萬噸,去年同期累計進口總量為100萬噸,今年較去年同期增長6.4%。在期貨日報主辦的銅下游消費調研中,記者了解到,國內廢銅采購機制正悄然發生變化,大型廢銅貿易企業為履行與銅冶煉廠簽訂的長期合約,在廢銅價格內外倒掛的情況下也不得不仍維持進口,因此廢銅進口量同比有所增加。
“我們目前的經營有些困難,庫存壓力也比較大。”佛山一家廢銅貿易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企業主要進口廢銅進行銷售,但目前廢銅國內市場價格低于進口價格,企業計劃在廢銅進口和銷售上“歇一歇”。
廣永期貨總裁助理鄭聲鎮認為,不少大型廢銅貿易企業還維持著原有的進口量,一些企業甚至還有所增加,所以在中小廢銅貿易企業進口量減少的情況下,國內廢銅進口量較去年同期還是有所增加。據記者了解,這些大型廢銅貿易企業多是與銅冶煉廠簽訂了廢銅供應的長期合約。
國內對廢銅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新建的銅冶煉廠大多以廢銅為原料。廢銅貿易企業對價格敏感度高,在銅價上漲時才出貨,而當銅價下跌時,出貨意愿不強。這就使得銅冶煉廠只有在市場價格高的時候才能采購到廢銅,價格低的時候則“無米下鍋”。“生產企業與廢銅貿易企業簽訂長期合約后,銅冶煉生產獲得了穩定的原料供應,而廢銅貿易企業除了可以保證銷量穩定外,也可以得到冶煉廠一定的補貼。”金瑞期貨高級分析師符彬告訴記者,廢銅貿易商與銅冶煉廠的長期合約制可能會在產業鏈中得到推廣,這將使國內銅行業的運行更加穩定。
“但是簽訂了長期合約后,這些廢銅貿易企業經營的靈活性會有所下降,按照合約,無論價格與庫存處于什么水平,都需要向銅冶煉廠提供廢銅。”符彬表示,這對貿易企業的風險控制水平和運用風險對沖工具的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傳統的貿易模式確實很難再走下去,現在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借助期貨市場規避風險。”一家中小型廢銅貿易企業的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要把握好廢銅與精銅的相關性,進而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在期貨市場進行正確的對沖操作,這需要企業對期貨市場有相當深的了解和研究。”鄭聲鎮稱,在對期貨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企業要將期貨當成一種工具,只在需要使用的時候才使用,企業最需要培養的是選擇合適的時機使用期貨工具的能力。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