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淘汰污染落后產能蹲點見聞
2012年05月04日 16:8 5150次瀏覽 來源: 新華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車輛經過關窗,行人路過掩鼻--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浙江臺州市臨海水洋化工區在快速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被人們貼上了"臺州第一臭"的標簽。如今,水洋化工區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低碳、綠色、清潔的新型產業區。
從2011年3月始,臺州市決心關停并轉近3000家企業,這場"環保風暴"波及當地六大產業和5萬名從業人員。
從繁榮到消亡,再到變臉,整個臺州市GDP變臉之路,正給各地如何科學發展帶來一個活生生的樣本。
"一年稅收還不夠治理鉛中毒喝牛奶的錢,這樣的GDP要敢于舍棄"
這場"環保風暴"源于2011年3月。當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村民體檢中陸續發現有血鉛超標,百余人被查出血鉛超標。經環保、衛生等部門排查,"肇事者"是臺州速起蓄電池有限公司。
"速起公司年繳稅不到38萬元,而街道為其污染支出的村民體檢、驅鉛喝的牛奶費用近50萬元。"市委書記陳鐵雄說,"這種"要錢不要命"的GDP要敢于舍棄。"路橋區環保分局副局長李鳴說,近些年,村民不斷舉報,相關部門不斷打擊。可由于利益驅動,污染問題割了一茬又一茬。直至血鉛事件,這一頑疾完全暴露在陽光下。
一個血鉛事件帶出多個行業整治。事件發生后,臺州在路橋召開3000人現場會,全面開展涉重金屬等行業的污染整治,鉛酸蓄電池和電鍍行業、露天焚燒、小冶煉、場外廢物拆解業乃至作為當地經濟支柱的醫化行業都進入整治之列。
臺州市環保局長章維建說,這場臺州自1994年立市以來首場以重金屬污染防治為主題的環保整治中,全市21家鉛蓄電池企業全部關掉;106家電鍍企業關停29家;1100多家溶煉企業關停553家;2000多家非法小作坊和小拆解業關停;醫化企業關停32家,不少是規模以上企業。
一些被關停企業曾在臺州歷史上有過貢獻。當地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集散地,廢舊金屬拆解業已有30多年歷史。小小的峰江街道,年銅"產量"數倍于國內大型銅礦企業德興銅礦。固廢拆解業每年成交額上百億元,醫化更是當地支柱行業、納稅大戶。
不久前,一紙公文由浙江省環保廳發往臺州,解除臺州涉重金屬污染物排放行業區域限批。一年鐵腕治污,初見成效。
5萬被淘汰企業職工平穩過渡,關鍵在于發揮了"民意乘數效應"
在峰江街道上陶村,原本遍地冒煙的拆解小作坊被生態文化廣場取代。當地人過去將廢舊電器、電纜電線里拆出的金屬件土法酸洗、熔煉,提取貴重金屬,剩余的下腳料一燒了之或隨意傾倒填埋,酸洗廢水直接潑灑。
路橋至少有3萬人從事此類行業,加上其它縣市區,這場環保整治讓臺州近5萬人告別了這些傳統污染行業,被淘汰企業的業主或職工平靜地接受了這項工作。
臺州市干部認為,這次能夠平穩大規模淘汰落后產業,關鍵在于政府順勢而為,發揮了"民意乘數效應"。血鉛事件及媒體的鋪天蓋地報道提供了絕好的輿論時機;各地各級干部群眾動員會更凝聚了共識。"群眾對環境整治表現出了空前的支持,每天接到舉報電話一兩百個。"路橋區環保分局局長蔣新才說。
整治進行到最激烈時,陳鐵雄曾兩次到路橋調研,隨行同志擔心他被"下崗"職工圍起來,但現場截然相反。"有一家企業4000平方米廠房被拆,群眾馬上跟進綠化,而這些人都是被拆的對象。"陳鐵雄說,"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高漲,涉污企業主也是抱著開一天是一天的僥幸心理,只要政府動真格,廣大群眾是擁護的。"
為確保平穩過渡,臺州市在充分做好相關企業員工思想工作的同時,相關部門加快培育新的產業,吸納這些員工轉崗就業。
現在"關"得徹底是為了騰出空間,讓將來"開"得更好
臺州市長吳蔚榮說,整治不是整死整垮,而是整大整強。市委干部周霖說,政府借勢引導,沒有一關了之,而是引導扶持企業轉向新項目。
在椒江區浙江海翔藥業,記者看到兩條原來惡臭的合成發酵產品生產線已拆除,現在企業正投資上億元生產污染少、效益好的成藥制劑。區醫化產業轉型升級辦公室主任徐明初說,醫化行業去年雖然大批被關閉,但產值同比增6.6%、出口同比增12.5%。
目前,臺州市金屬再生產業基地正加緊建設,主要吸納固廢定點企業入園,實施技術設備升級、生產工藝更新。金清鎮泗水村40%的家庭以小鋁澆鑄作坊為生,路橋區引導該村把20畝村集體留地置換到金屬熔鑄園區,對原有"低小散"的企業按照示范企業熔鑄車間標準實施產業準入,實現就地提升。
曾多年從事廢舊金屬拆解業的戴明旦現在是浙江美心園藝苗木有限公司負責人,種植5000余株江南油杉、銀杏等苗木,他已從一個環境索取者變為環保貢獻者。其所在的峰江街道共建有花卉苗木基地1600畝,多數投資者曾是小拆解作坊經營者。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