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老工業區重金屬污染 冶煉企業外遷
2012年05月08日 14:26 12854次瀏覽 來源: 經濟觀察網 分類: 鉛鋅資訊
“脫重手術”
清水塘治污難在哪里?
這里聚集了3家大型央企和180家大小企業,以冶煉、化工兩大產業為主。這些企業多為央屬或省屬企業,由上級部門垂直管轄,株洲本地政府對于污染治理的措施,此前一直難以奏效。
清水塘治理的前車之鑒依舊在目。“國家的、省里的、地方的投入,斷斷續續,我們算下來已經有100個億,丟進去以后連水都不響。”湖南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文志強曾如是說。
湖南官方數字顯示,如清水塘外遷,該區域8450人需就業安置,2.7萬農民需要進行避險安置。
為解決清水塘地區工業污染問題,株洲市成立了株洲市清水塘工業區環境綜合治理指揮部,由株洲市委書記陳君文任政委、市長王群任指揮長,下設辦公室、綜合組等6個工作機構。
2008年9月20日,株洲曾經的工業標志,國內第二、省內第一高煙囪——中國大唐湖南株洲華銀火力發電有限公司2臺12.5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的180米煙囪成功引爆,每年可以減少粉塵排放約4100噸,二氧化硫排放約3400噸,改善空氣質量。
此舉標志著株洲正式向遍布城區的工業煙囪宣戰,治污風暴在株洲刮起。2008年至今,株洲市在清水塘地區關停污染企業123家,每年損失30多億元工業產值和3億元稅收。
“十一五”以來,株洲市拆除廢氣煙囪數達320根,完成183項工業廢氣污染限期治理項目。株洲市市區的空氣質量良好天數從2004年的197天上升到2010年的345天。至2011年6月,城區原有459根煙囪的株洲,已經只有100多根煙囪。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沒有商量余地的GDP“休克療法”。
湖南省委書記周強說;“湘江重金屬治理不達標,問責我!” 株洲市委書記陳君文也表示,這也是在向外界昭示,株洲不會再要污染環境的企業進入。“寧可GDP少點,也要讓市民生活環境好點。”
2011年6月30日,總投資3.09億元的株洲清水塘重金屬污水處理廠通水試運行,株洲取締并整合現有霞灣港、銅塘港沿線包括株洲冶煉廠、株洲化工廠等17個企業在內的排污口和7個湘江直排口,實現清水塘工業區“一個排放口、一個排放標準”,將清水塘工業區重金屬污水直排湘江變成歷史。
同一項目新建的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可日處理3萬噸廢水,配套管網6.5公里,可滿足清水塘建成區、環保產業園的區域需求。
“源頭治、中間攔”。年排放工業廢水700萬噸的株冶集團斥資兩億建造全自動化污水循環處理系統,工業廢水90%可實現再循環利用。株冶集團污水循環處理廠廠長彭曙光表示,“今年的排放目標是50萬噸,按照我們行業內的標準,可以說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目前,湘江株洲段水質保持Ⅲ類,連續五年未出現重金屬超標現象,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單因子評價)達到100%。
2011年3月,國務院批復《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第一個獲國務院批準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以此為契機,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在株洲清水塘正式啟動。
2011年7月,《株洲清水塘工業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總體實施方案》通過專家組初步評審。該方案總投資476億元,以“一心二園、二湖四廊、四組團”為總體規劃,規劃了泛清水塘地區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45個,總目標是用10年時間打造清水塘生態工業新城。]
當年,株洲完成清水塘工業區老污染源治理項目7個,啟動大湖治理、霞灣港清淤、株化固廢填埋場、清水塘歷史遺留廢渣處理等工程,部分完成關閉淘汰搬遷污染企業39家。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