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將錫尾礦利用納入循環經濟范疇
2012年05月21日 8:48 6563次瀏覽 來源: 中國經濟導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僅靠企業難以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近年來,個舊錫工業綜合利用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23.86%提高2011年的32.04%,錫尾礦、低品位共伴生礦和廢渣為主的工業固廢已成為支撐個舊錫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但綜合利用企業仍然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綜合利用的規模及裝備水平還有待提高,需要國家政策引導和支持。
吳建明說,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綜合利用企業發展參差不齊。多數民營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水平低,技術及管理人才僵乏,企業發展后勁不足。二是經濟效益差。個舊地區錫尾礦及低品位復雜難處理共伴生礦都具有品位低、組分復雜、處理工藝流程長、加工成本高的特點,綜合利用企業經濟效益差。三是技術開發難。由于技術開發以企業自發開發為主,關鍵和重大技術的研發缺少國家資金支持,加之錫尾礦及低品位復雜難處理共伴生礦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難度大、投入高,僅靠企業難以實現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突破,難以形成完善的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體系。四是支持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政策不夠完善。如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未涵蓋錫尾礦及低品位復雜難處理共伴生礦,導致企業對錫尾礦及低品位復雜難處理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的積極性不高;錫尾礦及低品位復雜難處理共伴生礦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因無相關的產業政策準入條件和標準,制約了企業相關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的審批。
吳建明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關于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錫尾礦和低品位共伴生礦與原生礦產資源相比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品位低、成分復雜、處理量很大而產品數量卻比較小,不宜套用原生礦產資源的產能規模和技術經濟指標,應該從實際出發,實行差別化的政策。因此,對錫尾礦和低品位共伴生礦綜合利用項目,在產業政策及行業準入條件上,建議調整并制定專門的行業準則和政策、技術門檻,試行符合實情的產業政策及準入條件,有利于錫尾礦和低品位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關于財稅優惠政策。由于錫尾礦和低品位共伴生礦等工業固體廢物具有數量大、品位低、成分復雜、分離提取難度很大、加工環節成本較高等問題,導致企業負擔過重。為此,從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角度,對綜合利用錫尾礦和低品位共伴生礦生產的企業,建議將錫尾礦和低品位共伴生礦列入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原料目錄,對生產企業使用錫尾礦和低品位共伴生礦生產產品繳納的增值稅實行優惠政策。同時,將相關優惠政策延伸到綜合利用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
關于支持技術研發。以錫尾礦及低品位復雜難處理共伴生礦為主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多為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資金實力不足,加之相關技術開發難度大、開發周期長、風險高,僅靠企業,一些關鍵技術開發難以全面突破。國家應該從政策傾向和資金安排上,對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給予支持。建議國家對相關的技術開發列出目錄,制定相應的標準、綜合利用目標等,鼓勵更多的科研院所積極參與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快關鍵技術的研發進度。
關于對錫尾礦資源化利用的共識。以錫尾礦為主的工業固廢的利用和管理,涉及到政府多個職能部門,政府各部門職責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往往會形成不同的看法。為了促進錫尾礦的綜合利用,建議政府各個職能部門,從發展循環經濟、保持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方針出發,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將錫尾礦綜合利用納入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錫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新資源,逐步達成良好共識。
[1] [2]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