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最大城市礦山面臨窘境 政策為何不鼓勵?
2009年09月01日 10:37 7731次瀏覽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專家建議成立“國際再生資源監管區”
我國對廢舊金屬資源進口管控嚴密不是沒有道理的。杜歡政說,很多廢舊金屬物資進口后,被不法商販拉到規范的園區之外的地方去拆解處理,造成的二次污染、偷盜、偷逃關稅以及洋垃圾等問題都不容忽視。“比如把電線中的銅拿走后,外面的塑料就直接燒了,造成很大污染。”但與此同時,利用國外城市礦山的重要性也被提上日程。
“要開發好‘城市礦山’,我國就要參與國際大循環。”王揚祖說,“既然可以用國外的原生礦石,為什么不能用國外的城市礦山呢?”杜歡政表示,用國外的‘城市礦山’比用原生礦石效率更高、污染更低。“如銅金礦含銅量只有40%,剩下60%是二氧化硫和垃圾,而廢電線電纜中98.5%是銅等有用金屬元素,據統計,進口‘城市礦山’的污染是使用原生礦石生產的1/10。”
是否要增加進口國外廢棄資源的問題在我國一直是爭議較大的一個話題。杜歡政、王揚祖等專家共同建議,我國應建立“國際再生資源監管區”制度來保障對廢舊金屬資源進口的監管,即將海關、環保、質檢引入國際再生資源監管區監管,規定進口廢舊金屬資源只能在區內報關、拆解和處理,區內統一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垃圾填埋,杜絕二次污染。這種模式在我國已有初步試點,如寧波海關就設在鎮海金屬再生園區里,所有進口廢舊金屬資源必須在園區里報關,嚴格控制在園區內處理。下一步,他們建議,在國際再生資源監管區,廢汽車、廢家電在監管得當的基礎上,可以試點進口。
顧春瑞對此也十分贊同,他建議國家有關部委放開報廢汽車、廢舊家電等固體廢物進口種類,擴大進口總量,同時要協調建立京津冀等環渤海地區的工業固體廢物回收體系,報廢汽車、廢舊電子信息產品等集中在子牙園區進行拆解加工處理與再制造。
杜歡政同時表示,“國際再生資源監管區”并不是子牙園區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沒有成熟的產業鏈與子牙園區相配套,仍無助于這座北方最大“城市礦山”的規模化發展。他舉例說,鎮海金屬再生園區發展較快,是因為浙江臺州汽車摩托車配件產業需要大量原材料,二者形成了產業鏈配套。在這方面,子牙園區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