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建綠色回收亭遭遇“三重門”
2012年06月18日 14:14 783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難點
一重門:建綠色回收亭,業主“不舒服”
原始的流動收購站讓小區物管人員提防不已。在半封閉式小區桂城花苑廣場,小區一名保安告訴南都記者,小區一般不允許收買佬進小區,只有比較熟悉的收買佬可以進入小區,主要是防止業主被竊。
為了建立固定規范的廢品回收站。《規劃》設想,南海、順德、禪城將分別建設604、604、302個回收亭。居民通過綠色回收亭或回收公司上門回收,將廢紙、金屬等再生資源賣給回收企業。
“回收亭和回收站主要是企業投資建設,佛山五區將被分為各大片區,每個片區由若干個居民區組成。通過公開競標等方式引入定點收購的企業,該片區的亭站建設交由企業運營。”佛山市經信局市場科副主任科員梁燦強說。
但問題是,企業要在小區建設綠色回收亭,并非政府說了算。卡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錦成表示,實際上物管在小區廢舊物品被誰回收的問題上起決定性作用,誰能進入小區回收,第一道關就是物管,“比如封閉式小區里,物管完全有理由拒絕外來人員進入小區。”
被《規劃》選定為佛山市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的明杰環保,自今年2月在南海萬科金御華府試點小區垃圾分類,同樣面臨進小區難的困惑。明杰環保有關負責人說,明杰環保在佛山建設2000個綠色回收亭,目前只建了40個。有一次好不容易說服一個小區樓盤的物管處出租場地給企業,等到綠色亭建立開張,小區物管經理不干了。“合同都簽了,亭也建了,錢也給了,原因是經理顧慮增加物管自身的投訴率。”明杰環保有關負責人說,有的小區居民看到自己樓下有垃圾回收點,就覺得“不舒服”。
更多的小區物管,寧愿讓臨時收買佬進小區“游擊”收購,也不愿意定點垃圾回收站進駐小區。物管身后的業主委員會、村委對垃圾回收點的“印象”仍停留在原始回收站的層面。認為垃圾回收點的文化素質低、誠信不足,小作坊式的回收點影響小區環境。“單靠企業推行太慢了,政府層面應該建設一個領導小組,統一明確定點回收企業的資質和身份,通過政府的文件,可以很大程度打消物管的疑慮。”
二重門:企業運營成本高
在禪城弼唐村村民公寓旁,有一個固廢智能回收箱。村民只要將生活垃圾分類后投放到智能回收箱就可以獲得積分、銀行卡還會被轉入一定的資金。今年2月8日,卡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弼唐運營。至5月5日,弼唐村民公寓423戶家庭1300名住戶,有213戶參與了“再生資源回收”。
“按照每天工作4小時來計算,這個廚余垃圾處理中心月處理垃圾量是3噸。分離出的油脂可以賣給化工廠,每噸可獲利約4000元。而餐廚殘渣,則提煉成化肥,每噸價值3000元左右。”唐錦成介紹。但要在一個小區建立十多平方的固定回收處理中心,租金卻普遍高達3000元每月。卡邦環保的設備、人工、運輸的成本投入并非易事。
實際上,即使進駐到小區,建立起回收亭和站,昂貴的租金和專業收購人員支出也讓公司的經營成本高企。明杰環保有關負責人也透露,一般的小區每月大概有2至3噸的可再生資源,主要是金屬、廢紙兩類。而這樣的量帶來的利潤無法抵消公司成本的投入。一個回收站大概要100平方,主要設在鎮街和工業園,而綠色回收亭一個月的小區租金接近3000元,加上人工、運輸車隊的費用,單個的小區運營是虧本的。
該負責人表示,帶有商業鋪位的小區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要更多,每月可產生10噸以上的可回收垃圾,只有量得到保障,公司的經營才能入大于出。“生活垃圾可回收量顯然比工業垃圾少,但是在形成規模效應之后,公司的運營才能步入正軌。”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