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污染迷霧 全國1/6耕地重金屬超標
2012年06月19日 9:14 12044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鉛鋅資訊
農田重金屬污染初步清晰
前述農業部系統的環保專家同時透露,根據近日下發的《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財政部已向農業部撥款8.27億,由農業部用五年的時間對全國農產品產地的重金屬污染狀況進行調查。
此前,農業部已經對耕地中的部分重金屬污染做了初步的調查。根據本報記者獨家掌握的一份資料顯示,就重金屬鎘污染而言,已處于警戒級的土壤分布在北京、天津、重慶、成都、廣州、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郊區,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工礦企業區的耕地,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山東、河南等污水灌區。
而重金屬鎘超標的土壤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廣州、重慶等大中城市郊區和郊縣的污水灌區,以及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甘肅白銀等地區工礦企業區。就后者而言,典型的區域包括湖北大冶礦區、湖南的長株潭工業區、四川攀西工礦企業區以及貴州的貴陽、六盤山工礦企業區的耕地等。
上述資料也顯示,就重金屬鉛污染而言,已處于警戒級的土壤分布在黑龍江的佳木斯、雞西等市郊區,北京、山東、浙江、廣東等大中城市郊區,以及四川、重慶、廣西、陜西、甘肅、內蒙、湖北大冶礦區、湖南長株潭工業區等地的耕地;已經明確土壤中的鉛超標的區域包括湖北大冶礦區,湖南長株潭工業區,重慶郊區,四川工礦企業區的耕地以及廣西刁江流域,以及甘肅、河北、內蒙等地區。
同時,農田中重金屬砷的污染狀況也已初步明晰。目前已經進入警戒區的包括寧夏銀川城市郊區、山西產煤礦區、四川成都、廣元等工礦區及湖南的長株潭工業區等區域,以及河北、山東等地污水灌區,內蒙古、黑龍江、遼寧的工礦企業區、污水灌區和廣東、浙江的某些大中城市郊區。
和警戒區相比,砷超標的區域相對較小,主要包括湖南的長株潭工業區、四川成都、廣元等城市郊區和工礦區、遼寧的沈撫灌區,以及江西、浙江、內蒙、河北、甘肅、陜西以及廣西的某些大中城市郊區。
“上述調查只是一個初步的調查,《實施方案》則要求我們更進一步,對全國18億畝耕地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與監測預警,對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進行治理與修復。”前述農業部系統的環保專家則指出。
1/5工業搬遷地已被重污染
盡管環保、國土和農業部門并未公布土地污染的詳細數據,但科研機構對土壤污染的現狀已經描繪了大致的輪廓。
根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薛南冬介紹,整體來看,經濟發達地區土壤污染狀況尤其嚴重,如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成渝平原、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礦產資源型城市污染相對嚴重。
就土地污染的面積,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羅錫文曾公開指出,有調查顯示,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2000萬公頃(換算成畝為3億畝),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其中,受礦區污染的土地200萬公頃,石油污染土地約500萬公頃,固體廢棄物堆放污染約5萬公頃,“工業三廢”污染耕地近1000萬公頃,污染農田面積達330多萬公頃。
多位土壤污染專家對記者坦承,耕地畢竟是有18億畝的紅線,所用的農藥、殺蟲劑相對固定,因此在污染狀況的調查和測算上也相對容易,相比之下,城鎮土地的污染狀況則復雜得多。
“現在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關于耕地污染的,城市用地的土壤污染問題幾乎沒有公開的研究結果。”中國環境修復網主編高勝達告訴記者。
但是早在1990年代,我國較發達城市就開始了大規模工業企業搬遷。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駱永明教授研究發現,截至2008年,北京、江蘇、遼寧、廣東、重慶、浙江等地的污染企業搬遷達數千家,已置換2萬余公頃工業用地,這相當于約2800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
而這些土地中就存在大量污染土地。世界銀行2010年發布的《中國污染場地的修復與再開發的現狀分析》稱,近年,有關專家在北京、深圳和重慶等城市的調查顯示,最近幾年工業企業搬遷遺留的場地中有將近1/5存在較嚴重污染。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