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處理基金開征 生產與回收存剪刀差
2012年06月27日 14:38 739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7月1日,醞釀已久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將正式實施,家電企業開始為自己產品的“消亡”埋單。與此同時,對拆解企業,將視家電品種給予最高85元每臺的定額補貼。
據記者從省環保廳了解,前段時間,國家有關部門已組織專家對全省6家擬進入補貼范圍的拆解企業進行考核,是否能納入享受拆解基金補貼企業,結果等待國家有關部門確定公布。為了貫徹國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接下來,省環保廳將對這些企業進行調查,主要檢查家電拆解處理中危險廢物等關鍵拆解產物轉移、庫存等情況。
對于《辦法》的出臺,業界高度關注,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有意向的企業一方面肯定其積極作用,認為新政可望緩解長期以來拆解處理成本過高,導致正規回收入不敷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拆解企業控制數量仍較為嚴格的情況下,對生產和回收兩端的“一補一征”,能否真正實現生產回收一體化,破解長期存在的回收體系問題,則仍有待觀察。
新標準回收每臺補35到85元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中有許多有用的資源,其再生途徑獲得資源的成本大大低于直接從礦石、原材料等冶煉加工獲取資源的成本。相反,如果隨意丟棄,一旦處理不當,電子產品中含有的鉛、汞、鎘等有毒有害物質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該《辦法》的亮點,一方面是針對國內銷售的電器,對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征收回收處理基金,征收標準為彩電13元/臺,冰箱12元/臺,洗衣機、空調7元/臺,電腦10元/臺。另一方面,對拆解企業采取補貼政策--由該基金給予彩電、電腦85元/臺,冰箱80元/臺,洗衣機和空調35元/臺的定額補貼,同時,國家鼓勵生產企業自行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此外,《辦法》還規定,為鼓勵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采用綠色設計和使用環保材料,降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難度和成本,對采用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以及使用環保和便于回收利用材料生產的電器電子產品,可以減征基金。
目前我國滯后的廢棄電子產品回收是催生《辦法》出臺的背景。截至2011年底,我國主要電器電子產品的社會保有量,電視機約為5.2億臺,電冰箱約為3億臺,洗衣機約為3.2億臺,空調器約為3.3億臺,計算機約為3億臺,合計17.7億臺。這5類產品每年的廢棄量達數千萬臺,另外還有大量的手機、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電子產品報廢淘汰。
據環保組織曾披露的數據,每年中國產生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是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并且還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
而類似的尷尬也在廣東出現。根據我省家電的保有量和生命周期,省環保廳預測,目前我省每年廢棄的“四機一腦”(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約1400到1500萬臺,從正規渠道的回收量僅為200萬到300萬臺,回收率大約僅20%。而全國的回收率大概僅15%。
環保部官員在解讀該《辦法》時表示,“一征一補”的做法主要借鑒了發達國家實施“生產者責任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不僅有利于推動生產者承擔相應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責任,而且可以支持處理企業實現產業化經營,調動生產者、回收經營者和處理企業等各方面參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積極性,形成電器電子產品從生產、銷售到回收、處理的良性循環機制。
相對于非法拆解的幾乎“零成本”,正規處理企業的運輸、處理和環保成本遠高于“游擊隊”,歷來在回收價格上沒有優勢,導致回收量難有提升。對此,多名廢棄家電拆解企業的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辦法》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與經濟之間的矛盾,有效減少企業對廢棄電子回收成本的顧慮,也能促進回收處理產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