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報廢汽車流入黑市 二次污染嚴重
2012年07月10日 11:7 268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引起廣泛關注,由此帶來的汽車回收利用領域面臨的問題日益突出。數據顯示,作為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我國2011年民用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億輛,汽車報廢量超過400萬輛,預計2020年報廢量將超過1400萬輛。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將采取多項措施加強汽車回收利用,其中包括制定強制性的汽車回收利用標準和法規。
報廢汽車不合規操作危害重重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相關人士表示,在汽車報廢后,如果不能及時拆解和回收,汽車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如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而報廢汽車在回收拆解、材料分離和再利用等環節,由于缺少相關的規范監管和引導,也使得報廢汽車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并給社會、環境和個人都造成相應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報廢汽車本身帶來的危害外,與歐美日等汽車發達國家相比較,中國在汽車回收利用方面還有著明顯的差距。
“我們在節能減排方面做了不少,但是在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和促進回收利用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甚至我們的政策法規建設,我們的標準制度,以及我們的技術等等,這些方面都還剛剛起步,”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強調,我國在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和汽車報廢回收利用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過時政策難以滿足現狀
事實上,對于汽車報廢帶來的危害,我國并非沒有關注,只是相關政策早已不適應快速發展的形勢。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報廢汽車回收利用辦法,標志著報廢汽車回收管理開始走向法制化軌道。2006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頒布了《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這是我國汽車回收利用領域的指導性文件,這份文件要求全面,但是相對較為宏觀,缺乏具體要求和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強。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由于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采取粗放式經營,從而導致該行業技術手段落后,作業流程不規范,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水平低。
另外,報廢廠不按規定交售報廢車輛,非法回收拆解倒賣報廢汽車的現象依然存在。據不完全統計,由于法定報廢回收標準過低,我國每年近八成報廢汽車流入了黑市,這不僅對正規的回收拆解企業造成了沖擊,擾亂了回收拆解的正常秩序,更重要的是,給道路交通安全、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帶來了嚴重隱患。
為改變行業現狀,國家有關部門正組織力量對2001年頒布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規劃處處長陳躍紅呼吁,回收拆解法規和強制報廢標準有待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回收拆解的市場準入制度亟須健全。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