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屬冶煉成“重災區”
2012年07月10日 13:49 4007次瀏覽 來源: 富寶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今年,在銅冶煉淘汰落后產能企業中,再生銅冶煉企業似乎成為了“重災區”。43家企業中共有35家企業淘汰了再生冶煉的設備或生產線,涉及產能約達到35萬噸以上。
污染重、能耗大、產能低,淘汰硬性條件
我們從《2012年銅(含再生銅)冶煉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中可以發現,淘汰的生產線(設備)型號集中在沖天爐、反射爐、電爐及鼓風爐。據我們了解,這幾種型號的設備分別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等特點,例如沖天爐的排放口直接“露空”,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毫不避諱的排放到大氣中,給環境問題帶來巨大壓力;并且所需能耗高,而生產力卻較為低下。
根據我國再生銅行業準入標準,新建再生銅項目產能必須達到10萬噸,目前現有的企業產能也不可低于5萬噸,并且國家將支持這類企業進行技術和產能的升級,預計在3-5年內爭取擴大產能,符合標準。而在這份名單中,淘汰企業中產能基本在5萬噸以下,更有甚者,部分企業再生冶煉產能不到1萬噸。因此,對于能耗高、環保能力差、勞動生產力低的企業勢必將采取強制措施,予以淘汰。
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企業競爭力
當然,對于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政府將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財政補貼、技術支持等以幫助進行改造,爭取達到國家標準;或者對產能微小、污染嚴重、能耗高的企業直接予以淘汰的命令。
那么,長期看,這種行業整合是有利于有色金屬產業未來的發展,首先,產業集中度提高,增強企業競爭力;另外,還可有效的保護環境資源,保證經濟和環境共同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執行中,難題和障礙
但是,根據往年經驗,淘汰落后產能的規定在執行過程中會遇到眾多難題和障礙,往年的“大打折扣”情況是否還會重現,特別是在一些實施區域振興規劃的地區。對于再生銅產業來說,行業“規范”或許不是核心問題,而是“執行”。
首先,地方政府執行困難。這可能性涉及到更基層的環節,部分鄉鎮政府在執行的過程中,會考慮到自身利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時有發生。
其次,對于缺乏監管的企業來說,淘汰此次落后產能。但是,并不代表他們不會轉移至其他地方,再重新進行低產能生產。
最后,從事該產業的人數或已達到“百萬大軍”,立即停止生產,就業問題或將成為讓人頭疼的社會問題。
綜合種種因素,我國再生銅產業的發展壯大還需要更長更久的時間,這需要政府的更多扶持、企業自身升級發展和媒體監督等共同作用下,才能實現再生金屬產業由“增量”向“增質”科學發展的華麗轉身。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