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廢舊資源“金礦”期待深度開發
2012年07月26日 10:31 9675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3、技術欠缺影響增值
回收體系初步建成,但加工再利用成為影響這一產業發展的“瓶頸”,很多廢舊物資僅僅作為原料,流往外地,缺失了加工利用這一最能增值的環節。
在今年的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高慶霞等人的一份聯名提案,專門談到了這一問題。
提案中說,太原市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建設有了很大進展,但還未形成規模化的“綠色產業”。缺乏統一規劃、技術支持;沒有資金和優惠政策扶持等原因,使整個行業發展滯后,也拉大了與同等城市的距離。
據介紹,如果全市的廢舊物資能得到回收再利用,不僅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每年還能創造數億元的利潤。但是,目前整個行業尚處于零散經營狀態,經營戶沒有能力進行徹底的分類處理和再加工,只是簡單地分類、收集,廢舊物資的增值空間很少。
此外,人員混雜、無證經營等管理上的問題也很突出。全市1400多個廢舊物資回收站點中,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僅有700余家,無證站點占到“半壁江山”。而且,從業人員成分復雜,“收得來就收,收不來就偷”在這個行業曾經出現。一些非法的收購站點還成為收贓、銷贓的黑窩點。
4、廢物利用勢在必行
太原們眼中的廢舊物資,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許許多多在常人看來“無用的廢物”里,蘊藏著巨大的利用價值。從資源回收循環利用角度來看,一座城市好比一座儲有優良資源的礦山,通過開發利用,會成為豐富的寶藏。
據了解,太原市每年產生各種廢舊物資120萬噸,且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全市每年報廢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20余萬臺……改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經濟增長方式,培育“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的“綠色產業”,深度開掘“城市礦山”的寶貴資源,勢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不久前,省政府在《“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為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太原省將推動城市社區再生物資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成集回收站(亭)、中轉站、集散市場和加工中心為一體、點面結合的再生資源利用體系。這對進一步發展太原市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產業,將帶來新的機遇。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