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仍是金屬價格主要支撐
2007年12月07日 0:0 135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有色市場
近期美國經濟持續低迷以及中國宏觀調控的不斷增強,放大了金屬期貨市場的利空影響。但我們也應該看到,10月份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鋅價跌幅已經超過40%, LME銅價跌幅也一度達到20%。從后市來看,全球通脹壓力越來越大,美國經濟前景仍然穩定,只要中國銅消費維持15%的增長,全球銅市都將處于緊張狀態。隨著工業品出廠價格的上漲,下游消費能力也相應提高,制約銅價的調整空間,短期內LME銅價或在6300美元至6900美元區間震蕩。
從地區分布來看,全球銅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地區。亞洲地區銅消費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尤其是中國銅總消費量、增量以及消費占比三項全部穩居第一位,中國因素越來越成為全球銅市的主導因素。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世博、奧運消費方興未艾,可以預期,調控壓力對中國銅需求影響不會太大。
ICSG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精銅消費增加了70.5萬噸,主要用于電力電纜、電子電氣、機械制造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其中電力行業是主力,大概占到55%左右;電子電器約占35%,建筑交通運輸行業在10%左右。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7年1月至10月發電量26433億千瓦時,增長16.2%;空調7893萬臺,增長26.3%;房地產行業21600億元,增長23.1%。2007年中國精銅消費增量可能超過100萬噸。目前來看,中國工業品產量增長趨勢仍然穩定,即便2008年銅消費增幅下降30%至70萬噸,按全球精銅供應仍然增長4%計算,增量也恰好在70萬噸左右,那么僅中國消費就足以保證全球銅市供需平衡。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