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30座尾礦庫堵泄洪通道(圖)
2012年08月02日 11:21 10616次瀏覽 來源: 新京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成災不死人”
淶源縣每年都會對縣內的248座尾礦庫進行排查。去年,共查處隱患128條
尾礦一直是淶源縣的心腹大患,2006年9月22日,淶源鋼鐵廠楊家莊鎮支家莊鐵礦發生山體滑坡事故,造成礦工2死4傷。
據淶源縣統計,淶源縣共有248座尾礦庫,其中“頭頂庫”有30座。
每年汛期,淶源縣都要防控尾礦。2011年7月,淶源縣縣長高文才在淶源縣防汛抗旱工作會議上說,淶源縣每年400多萬噸精粉產量,采選礦石超千萬噸,尾礦庫越來越多,容量越來越大,淶鋼淶銅170多萬噸,已經超出設計能力20多萬噸。
高文才提到,“幾萬方、幾十萬方、上百萬方的尾礦,一旦坍塌,將是滅頂之災。”
在淶源縣,楊家莊、烏龍溝、獨山城、銀坊等主要礦區,一些不法企業隨意傾倒礦渣擠占河道現象還很嚴重;礦渣量越排越多;河道越侵越窄。
淶源縣是華北地區最大、全國最后一塊尚未大規模開采的整裝有色金屬礦區,蘊藏豐富,號稱“華北寶藏”。在此次重災區楊家莊鎮木吉村,已探明銅礦地質儲量超過50萬噸,為河北第一大銅礦。河北省政府已明確,協議將楊家莊鎮木吉村的銅礦,出讓給河北鋼鐵集團淶源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淶源有色”)。
在此次洪災中,對尾礦是否加劇了災害,“這不好說,大雨把礦區的礦粉、礦車、設備都沖走了。”淶源有色一位張姓工作人員說。
“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淶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志成說。
因為淶源縣的尾礦面臨的局面嚴峻,淶源縣2011年提出最低要求是“成災不死人”。據了解,淶源縣每年都會對縣內的248座尾礦庫進行排查。去年,共查處隱患128條。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7月13日,“7·21”特大洪水前一周。當時,保定市副市長楊寶東帶市安監、工信等部門,對淶源等地檢查汛期安全生產工作,要求各級安監和所有縣、鄉及尾礦庫企業要實行全天候不間斷巡查,做到信息暢通,確保安全度汛。
24小時巡查
降雨期間禁止向庫內排放尾礦;所有尾礦庫企業一律安排專人24小時巡查,出現險情及時向當地政府匯報
對尾礦在洪災中的危害性,淶源縣水利局辦公室主任王建新昨日稱,暴雨后,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將水位抬高,滑坡、泥石流中也摻雜著一部分尾礦渣,是不是尾礦攔高了水位,“還不好說”。
淶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志成也認為:“尾礦跟‘7·21’特大自然災害沒太大關系,主要原因還是雨太大了。全縣平均降雨量167.1毫米,其中最大的王安鎮達到378.6毫米,均屬百年一遇。”
劉志成表示,此次洪災死亡的14人和失蹤的2人,分布在楊家莊鎮、王安鎮、銀坊鎮、塔崖驛鄉等幾個重災區,未出現礦區附近村莊傷亡人數特別集中的狀況。
2009年3月,河北鋼鐵集團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整合方案來到淶源縣,進行礦產資源整合。對已經存在的數十家民營企業,“能合股的合股,能買斷的買斷”,包括楊家莊鎮木吉村周邊的礦山。
劉志成說,在2009年之前,開發資源的大多是小型民營企業。多年來,大礦小開、私挖亂采、采富棄貧等不規范開采行為,嚴重影響了當地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淶源縣安監局辦公室李主任表示,安監局會經常到各個礦企檢查,發現問題后會立即要求礦企整改,至于如何處理尾礦問題,則不太清楚。
河北省政府7月31日下發一份內部明電稱,多次大范圍強降水過程,已造成河北省內部分地區尾礦庫、尾砂以及周邊山體水分飽和,承受降雨能力明顯降低,極易發生泄漏、垮壩事故。未來一周,河北仍有強降雨,尾礦庫安全面臨嚴峻考驗。
明電要求:各地在用尾礦庫一律降低庫內水位;停產停用以及履行閉庫程序的尾礦庫一律將庫內存水排凈;降雨期間以及之后一段時間內一律禁止向庫內排放尾礦;所有尾礦庫企業一律安排專人24小時巡查,出現險情及時向當地政府匯報。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