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稻田因礦山煉廠污染重金屬超標
2012年09月03日 9:15 14561次瀏覽 來源: 中國經營報 分類: 鉛鋅資訊
重金屬殺手
上虞市環保局則表示,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還處于課題研究的階段”。
美國農業部專家研究表明,水稻是對鎘吸收最強的大宗谷類作物。
鎘是一種銀白色有光澤的重金屬,主要與鋅礦、鉛鋅礦、銅鉛鋅礦等共生。在焙燒上述礦石及濕法取礦時,鎘被釋放到廢水廢渣中。如開礦過程及尾礦管理不當,鎘就會通過水源進入土壤和農田。
醫學研究證明,鎘進入人體,主要在肝、腎部積累,不會自然消失,經過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后,將會顯現出中毒癥狀,即損壞腎功能,導致骨骼生長代謝受阻,從而引發骨骼的各種病變,比如上世紀60年代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不僅如此,國際上,鎘還被列為可致癌物。而鉛污染會引發血鉛,長期毒性積累也可致癌。砷、鋅等重金屬,同樣可致癌。
近幾十年間,發生在中國大陸上和“鎘”有關的故事層出不窮。如廣東大寶山區重金屬污染導致周圍村莊類似骨痛病的疾病、湖南株洲新馬村的鎘污染,最近的則是2012年1月發生的廣西河池龍江河鎘污染事故。
學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國南方某些鉛鋅礦區域中,人群癌癥高發率和死亡率與土壤鎘含量及鎘超標大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農業部并非不清楚中國稻米重金屬污染的情況。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曾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稻米中鉛、鎘等重金屬嚴重超標,其中鉛超標28.4%,鎘超標10.3%。
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全國六個地區(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縣級以上市場隨機采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與農業部抽檢相類: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
相關研究更是層出不窮。數據顯示,30多年來,至少有近5000篇中文論文涉及到農田重金屬污染研究。其中有些得到過國家基金和省級基金的支持。
但這些研究成果似乎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受訪的農戶表示沒有得到過政府部門的提醒。
上虞市一位農業系統人員表示,他們每年都按照農業部的要求,將收獲的稻米樣品寄送到設在哈爾濱的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但檢測結果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只是聽說,有些樣本是(鎘)超標的。”隨后記者致電該中心,對方表示,如果是農業部委托的監測項目,一般自己不會公開的。
受訪的農戶表示,他們多年來一直在耕種礦山周圍和冶煉廠附近的土地。收獲的稻米,除了自己食用,就是賣掉。
而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在上虞也還沒有真正開始。上虞市農業局表示,該處只負責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比如通過測土配方施肥來防止化肥施用過量,通過技術指導防止施用農藥過量,通過指導農戶秸稈還田和幫助養殖戶建沼氣池來防治養殖污染。至于工業污染,“是由環保局負責的。”
上虞市環保局則表示,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還處于課題研究的階段”。
“治理污染,說實在的,就是缺錢。雖然中央有文件,如果污染治理項目申報成功,可以得到部分財政支持,但是申報條件很苛刻,地方要先出錢,治理也必須完全按照申報內容來做。如果上級來檢查不合格,還是拿不到錢。”上虞環保局一位人士表示,就算是檢查合格,接待檢查人員的費用也差不多抵消掉中央財政支持的部分了。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