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如何破解再生資源行業稅收困局
2012年09月04日 10:30 7255次瀏覽 來源: 法人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稅收政策亟待完善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在會上指出,在國家發展過程中,企業也碰到了瓶頸,稅收政策如何給予扶持、更好地促進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實現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這是至關重要的。
同樣以人發為原料,生產檔發(人體假發)享受稅收優惠,生產氨基酸為什么不能享受呢?
曾晚亭介紹,目前我國氨基酸的生產企業近百家。原料大多為淀粉含量較高的玉米,糧食浪費數目驚人。而利用人發生產氨基酸可以節約大量糧食。1噸發渣提取的氨基酸總量,相當于采用發酵法5噸糧食生產的氨基酸總量。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毛發收購總量約為15萬噸,如果用來生產氨基酸,每年可節約糧食75萬噸。
曾晚亭在研討會上說,因為國家的相關稅收政策沒有優惠,很多企業都因為稅負太高而關門歇業。如湖北公安縣凱生物貿有限公司就因稅負過高而夭折。
對于企業稅收優惠,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滕祥志在研討會上指出,從稅法角度來講,稅收優惠應該屬于稅收特別措施,減免、優惠這些特別措施要針對特殊主體、特殊行為。
滕祥志說,優惠必須針對特定的主體和特定的交易行為。“從稅法上來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毛發再利用肯定是符合國家整個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的。但是在技術上要考慮如何把行業規范起來,不能全是來騙稅的。”
這就意味著,企業還需要一個權威性的認定,以確定是否適合稅收優惠。
我國是氨基酸生產大國,但是,在我國氨基酸產業迅速發展、產品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對環境的污染以及資源的消耗也越發加劇。氨基酸制造業堅持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降低能源消耗已勢在必行。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提出,稅收政策說到底是國家經濟政策的具體落實,職能部門在制定相關的稅收政策時應從國家整個財稅體系得失考慮,要有長遠的眼光。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規定:“依法利用廢物和從廢物中回收原料生產產品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北京農學院副教授李蕊認為,對一些企業,有條件可以使用再生資源但卻沒有使用和利用,利用了其他資源,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對于這樣的企業,能不能征特別稅,然后把稅款征上來之后再補貼給再生資源行業,形成一種類似有獎有罰的形式。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萍同樣認為,稅收法律政策應該服務于“鼓勵廢物利用、發展循環經濟”這個大局。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