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模式
2012年09月28日 9:23 1121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盤點
我國再生資源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再生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不高,市場交易秩序比較混亂,有的生產企業環境污染嚴重,回收渠道太分散,資金投入不足,廢舊物資加工處理工藝落后,技術及裝備水平極低,一些與再生資源加工處理相伴的污染物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據賽迪發布的研究報告李提到,目前我國每年可以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400億美元,每年約有500萬噸左右的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賽迪投資顧問認為,加強立法、創新監管、優化管理和加強扶持是值得考慮的4個重要手段。基地建設是由政府主導,政府不應不干預企業經營,而是為企業發展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當地政府旨在研究當地實際情況,構建不同基地各自獨特的發展模式,諸如再生資源使用補貼機制,政府采購時優先購買再生資源產品等服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計劃“十二五”期間在全國重點培育和扶持百個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基地)和百家資源綜合利用骨干企業,提出,到“十二五”末,“雙百工程”形成資源綜合利用能力超過2億噸/年,占全國新增利用能力的30%;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產值超過1000億元,吸納就業人數超過200萬人,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上市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集團公司。通過“雙百工程”培育扶持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相關技術研發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突破共性問題瓶頸,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