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將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規劃
2012年11月05日 16:5 7256次瀏覽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環保之爭各地項目分散布局不利監管
今年初,工信部答記者問時承認,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部分危險化學品企業與城區、居民區以及周邊企業的安全距離進一步縮小,安全環保隱患增大。部分地方化工園區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缺乏統一協調,園區整體規劃缺乏安全評估,項目布局與安全環保設施不配套。
上述調查組專家向記者舉例稱,在石化企業發生環境事故后,防止事態擴大的方法是預先建立圍堰,但目前部分化工企業幾個設備(如裝有易燃易爆液體的儲罐)共用1個圍堰,一旦發生環境事故而應急不力,就容易導致連體的火災、爆炸甚至高危污染物泄漏。
在上個月關于二甲苯(PX)項目的環保爭議中,“國外PX項目必須選址在距離城市100公里外的地方”的說法被廣泛傳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明森向《經濟參考報》回應稱“這是一個訛傳。按照國家規定,防護距離之內不得設置居民區,那么工業園區里的工人住在哪?東部人口稠密的(特)大型城市怎么可能建起廠子來。世界上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產品基地就建在德國萊茵河畔。”
對于“我國防護距離標準比國外低”的提法,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研究員胡學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解答稱,我國在設置防護距離時,引用的是美國上個世紀70年代的參數,當時在技術、管理、設備等方面遠不如現在先進,近年來隨著化工項目陸續進園區,無組織排放源越來越少了,正因為騰出了一些安全余量,所以允許把防護距離定得更小“這方面不能簡單地用標準的松緊來評價”。
但環保部咨詢專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毅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幾年的新建化工項目在防護距離上都考慮到了,已建化工項目在幾年前的審批過程中也符合當時的防護距離的要求,但由于這兩年城市居民區的快速擴張,原來的工業區和居民區又連在一起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專家就表示,實際上,一些人提出的“化工圍城”實際上是“城圍化工”。
“盡管我國石化化工項目的防護距離標準并不比歐美發達國家差,”但劉毅說,美國的休斯敦石油化工基地,規模比我們任何一個基地都大,但是美國是集中布局,全國就一兩個石化基地。而我們很多地方石化項目的規模都增長得很快,就變成分散的發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專家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的各級環保部門要為大至國家級、小至縣級的石化基地疲于奔命。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