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捷報頻傳?
2012年11月19日 10:29 479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新技術
直徑為85毫米的單晶,三維全自動熱場的測量裝置,120℃條件下可逆儲氫容量大于2.6wt%的高容量Tiv固溶體儲氫材料……漫步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記者感到從未有的激情澎湃。在為這些世界尖端科技成果驚詫不已、倍感自豪的同時,一個問題始終縈繞腦海:近年來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頻傳捷報的秘訣究竟是什么?
“這得益于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它是我們加快自主創新的助推器。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的,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副院長熊柏青一語點醒“夢中人”。
的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需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是,我們更應該清楚,在科技日新月異、新興產業技術競爭愈發白熱化的時代,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已經完全脫離國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近年來,一些跨國公司利用技術優勢,已牢牢壟斷新興產業的研發和市場兩端,其他國家很難有機會插足。與此同時,目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還面臨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核心知識產權匱乏、研究開發資金不足等諸多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推動自主創新。
牛頓曾說過,“如果我看得更遠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就是說,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建立在前人發明創造的基礎之上。自主創新亦是如此。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將現有的一切科技成果全都拒之門外,完全依靠單打獨斗進行自主創新,這的確很難實現,而且完全沒有必要。學會借鑒、吸收其他國家的領先科技并一躍成為“后起之秀”,而迎頭趕上,也不失為通往創新型國家的一條捷徑。
且不說,當前許多國家紛紛順應潮流,制定系統的科技國際化戰略,以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資源和機遇,占領未來知識產權的制高點。即便創新能力強大的美國,也同樣走在國際科技合作的前沿,積極在海外開展創新合作。例如,美國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學伙伴》就明確把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國際伙伴關系作為國家R&D政策和國家外交政策的優先領域。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閉門造車”之路早已行不通。新形勢下,自主創新,需要善于利用各國的比較優勢進行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最大程度地讓全球尖端科技“為我服務”,國際視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