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出招探索“靜脈產業”破解難題
2012年12月18日 15:40 6475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探索破解難題
寧波市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忻宏斌介紹,寧波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由 “四硬一軟”組成,“四硬”分別是社區網點、回收車輛、交易集散中心和在線收廢網站,“一軟”是制度建設。寧波市、區兩級財政分別投入4萬元建設居民社區的回收站點建設,一般選擇以500米至1公里為半徑能夠覆蓋小區的空地、街道三產門面房等,統一標準,配置磅秤等設備,方便附近居民交投廢舊物品。寧波區許多街道為了解決場地問題,拿出原先可以收取每月2000元租金的門面房,以1000元的價格租給收廢經營戶。
收廢經營戶就是“收編”來的游擊隊,進行統一培訓、發放上崗證及車輛使用證,與交警部門協商配備350輛回收三輪車輛,規范回收行為,回收來的物品交給處置企業或集散中心。對于成為“正規軍”并表現良好的收廢經營戶,平時經營自負盈虧,但遇到像今年廢品跌價厲害的“年景”,為了維護回收網點的長效穩定,寧波市還專門拿出200萬元資金對經營戶進行補貼,基本能夠貼補他們一年的場地租金。
集散中心一個占地30畝將于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引進有資質的企業和德國先進設備對廢舊物品進行環保加工;另一個150畝的也已完成征收儲備工作,即將獲得建設用地使用權。集散中心的建設也得益于區級政府的支持,江北、鄞州兩區拿出原本可用于建設物流園區的土地建設再生資源回收集散中心,經濟收益明顯下降,但長遠來看,對城市環境的改善意義重大。
制度建設尤為重要,是上述硬件設施得以順利建設的保障。寧波市政府從2005年開始先后下發8道文件,分別就可再生資源回收設施的規劃、納入實事工程、考核辦法、目標任務等做了明確指令,在市、區成立協調機構,街道由專人負責,每年確定目標任務,進行考核。正是制度保障有力,2006年至今,寧波中心城區可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才穩步完成。
從畏難到多贏
記者在長寧區周橋街道的一個社區回收點看到,這里的回收場地整潔有序,廢紙、廢家電、廢鐵等分類堆放,收廢熱線、價格表等一目了然,來自安徽潁上的小趙今年成為新錦華公司社區收廢隊伍的一員,結束了7年的“游擊隊”生活。他說,規范以后,他發現居民交投廢品的積極性比以前高了,他的收入也隨之增加,而且,新錦華公司在日常管理中要求他們做到“無失約、無盲區、無投訴”和“七統一”,做得好還能得到一定獎勵。
寧波供銷社經濟發展處處長鐘毅君說,對“游擊隊”的規范也有利于社區環境、安全等綜合治理,更重要的是方便居民交投廢品,提高廢品的利用率,改善環境。同時,為了防范城市垃圾向城鄉結合部、農村集中,寧波的回收體系建設已延伸至農村。比如鎮海區,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8個集散地,容納500戶流動收廢人員,分別由其進行收廢活動的村進行管理。城市及農村“靜脈”的打通,使原先大量讓人頭痛的垃圾變成“礦產”。據統計,2011年寧波全市再生資源回收交易總量達129萬噸,廢鋼鐵、廢紙、廢塑料、廢橡膠的回收利用率分別達到90%、80%、75%、55%,較好地發揮了“城市礦產”的作用。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